員山子將超過警戒線的基隆河水排入分洪道。圖/阮南輝
員山子分洪道出水口上方的通訊纜線即為通訊中樞,能夠二十四小時輸送資料。圖/林潔玲
【本報台北訊】員山子分洪道啟用至今已邁入第十年,總計共分洪三十三次、累積分洪量達一點八二億立方公尺,容量近一座石門水庫;經濟部昨首度開放媒體參觀分洪道的訊息傳導纜線,一窺亞洲最大分洪道的神經中樞。
神經中樞曝光
員山子分洪道啟用十年來,共分洪三十三次、累積分洪量達一點八二億立方公尺,近一座石門水庫量,平均一個颱風分洪量為五五二萬立方公尺。今年九月杜鵑颱風來襲,員山子分洪道最高分洪水位達六十六公尺,分洪總量二○二一萬立方公尺,接近八千一百個標準游泳池水量,創下史上分洪最大量,而在八月蘇迪勒颱風來襲時,分洪量也達到第三高。
水利署表示,啟用十年的員山子洪分道,默默守護全台近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財產安全。
經濟部次長楊偉甫指出,興工近三年半的員山子分洪道,九十四年十月二十八日竣工,耗資六十億元。全長二點八公里,圓形斷面直徑達十二公尺,近四層樓高,堪稱亞洲第一分洪道。
最大分洪量可達每秒一三一○立方公尺,可將基隆河百分之八十一洪水分流入東海,守護了新北市七一三公頃及基隆市三一六公頃土地。
今年九月強颱杜鵑風狂雨驟,雨量驚人,員山子分洪道水位和分洪量,雙雙創下歷年新高,確保基隆河下游的北北基地區八百萬人口倖免水患。水利署昨開放媒體參觀員山子分洪道,這座直徑十二米,近四層樓高的亞洲最大分洪道也曝光;而要成功監控分洪道運轉的重要命脈,是位於分洪隧道上方的傳導神經纜線。
守護800萬人口
水利署強調,能成功監控分洪道運轉的最重要命脈,是位於分洪隧道上方的傳導神經纜線,將即時水情資料、影像監控資訊等訊息,零時差傳送至中樞神經的員山子分洪管理中心,再由二十四小時值勤的管理人員,將資料彙整,提供給淡水河流域水情中心及相關地方政府,聯手進行防汛作業。
小辭典
員山子分洪道
竣工:2005年
耗資:60億元
規模:長2.8公里、圓形斷面直徑12公尺,近四層樓高
分洪:共分洪33次、累積分洪量達1.82億立方公尺
最大量:2015年9月杜鵑颱風來襲,分洪總量2021萬立方公尺,接近8100個標準游泳池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