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南訊】環保署委託成大環工系進行全台PM2.5汙染排行榜調查,前五名依次是大貨車、餐飲業油煙、電力業、道路揚塵及自小客車,與一般民眾的想像不盡相同,學者表示,目前環保署規畫中在PM2.5超標時只限制工廠排放與車輛行駛,並非最佳做法。
成大環工系教授吳義林表示,環保署宣示全台的PM2.5汙染,在一○九年將降到平均十五微克/立方公尺,但以目前的管制情況來看,相當悲觀。
台灣自十一月以來,受到氣候條件影響,PM2.5汙染嚴重,有許多天達到「紫爆」的最嚴重標準,環保署雖然釋出「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修法方向,卻被批標準過高,根本難以改善目前惡化情況。
成大環工系最近完成全台PM2.5的調查,將各行各業對PM2.5的貢獻,依照比率列表,其中汙染最大來源是大貨車,占全台全年的百分之九點五三,其次是餐飲業的油煙排放,占百分之六點一三,電力業占百分之五點六,道路揚塵占百分之四點九七,自小客車百分之四點一七。
吳義林表示,一般民眾認為PM2.5主要是受到工廠排放的影響,其中特別是火力電廠,但從數據來看,並非如此,反而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餐飲、道路揚塵、農田燃燒、機車、裸露地表等,都是PM2.5的主要「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