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來風】劍靈斬蛟

文/林明昌 |2015.11.13
1761觀看次
字級

自劉邦斬蛇開創漢朝天下以後,拔劍斬蛇為民除患不僅是神奇傳說,更成為神聖力量的象徵。如《朝野僉載》記載的晉朝道士許遜的斬蛟傳奇。

許遜在西晉末年曾擔任旌陽縣令,後來在豫章西山得道,世稱許旌陽、旌陽祖師、感天大帝或許真君,也因此流傳許多神奇故事。

有一天許遜得知江中有蛟蜃為患,人民不堪其苦,遂跳入水中,拔劍斬之,其後則不知所往。過了一段時間,漁人打魚,卻網得一顆奇異的石頭。如果敲擊這顆石頭,會發出極響的聲音,聲聞數十里。到了唐朝,趙王為洪州刺史,得到這顆石頭,想辦法擊破石頭,當中竟有兩把劍。劍上各刻著文字,其中一把刻「許旌陽」三字,另一把刻「萬仞」二字。

許遜如何斬蛟的精采過程,不是這段記載的重點。文中更強調的是兩把藏在石頭中的劍,由石頭與劍構成一連串傳奇。石頭本不易發出聲響,但是此石卻能敲出聲聞數里的聲音,此為傳奇之一;流傳到唐朝為趙王所擊破,此為傳奇之二;石頭之中藏著兩把劍,為傳奇之三;劍上刻有兩位著名道士之名,此為傳奇之四。記載中未說明這把刻「許旌陽」三字的劍,與許遜斬蛟蜃有何關係,只是暗示必然有關,並以斬蛟除害故事加強劍器的神祕性。

至於刻著「萬仞」的劍究竟從何而來,又何以與許旌陽劍一起封存在石頭之中?更加深謎團的神祕色彩。

許遜斬蛟除患故事並未於此結束,繼續於傳奇世界裡流傳發展,並且出現「斬蛟第三劍」。《廣異記》記載一段斬蛟第三劍的故事。

在唐朝開元末年,太原武勝之擔任宣州司士,有一次在河灘中看見雷公踩在微雲之上追逐一條小黃蛇,小黃蛇盤繞在河灘之上。有人戲以石頭投之,打中小黃蛇,小黃蛇竟然鏗然作金聲。雷公於是飛走,武勝之命人前往檢視,只找到一把銅劍,劍上刻著「許旌陽斬蛟第三劍」等字。

第三劍較前二劍更突兀。何以許遜斬蛟需要三把劍?第三劍又為何化作小黃蛇?雷公又為何追逐第三劍化成的小蛇?為何又追不上?倒是靜江無聊之人隨便投石即可打中。

這一段看似無理的短文,組合了「劍」、「許旌陽」、「斬蛟」、「雷公」、「蛇」、「踐微雲」等詞語,成為典型的劍器傳奇事件。劍也逐漸超越使劍之人,而具自足的靈氣,可以展發神威。

《芝田錄》有一故事描寫劍靈斬蛟的事蹟。唐朝的符載精通文學與武藝,號稱雙絕。符載常畜一把劍器,此劍放出的神光足以照夜為晝。有一次符載客遊到淮浙,遇到鉅賈的舟艦遭蛟作梗阻礙,不克前進。於是符載擲劍一揮,即刻血灑如雨,舟舸得以安流而航行。

放光是劍器傳奇常見之事,以劍斬蛟也不稀罕,有趣的是在此故事中,符載只是擲劍一揮,不需沒入水中與之搏鬥,光憑劍器之靈即可以斬蛟除害。比起許遜之冒險犯難,符載憑藉的是劍器之靈。如此一來,又翻出劍器傳奇的另一境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