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體驗拔蘿蔔,通常十分費力,但成功拔起後很有成就感。圖/徐白櫻
【本報高雄訊】高雄美濃農會舉辦的白玉蘿蔔季月底才開園,不過昨天立冬這天,大清早的金字面山下人聲鼎沸,綠油油的田間不斷湧入採蘿蔔遊客,開園前就有遊客排隊等待。愈來愈多年輕農民善用網路與故事行銷,直接與遊客互動、銷售農作物,農會也樂見農民自立,不僅農作物產值增加五倍,也協助拉抬與平穩全區白玉蘿蔔價格。
美濃白玉蘿蔔在農民共識下透過種子控管面積,每產季約一百五十公頃左右,遊客體驗行銷方式則用來維持市場價格穩定。
美濃農會推廣股指出,農會五年前開始以股東會方式號召民眾採蘿蔔,近年價格拉抬至三十五元至十元,很難再見個位數價格。推廣股長鍾雅倫說,農民年輕化,也逐年累積經驗,老農直接販售作物給商販,獲利遠低於年輕農民開放遊客體驗,兩者相差五倍之多。
美濃過去以菸葉種植聞名全台,在菸葉政策轉變下,農民無法繼續仰賴菸葉收入,美濃農會改推廣白玉蘿蔔,以販售品質佳、價格低廉的種子來控管面積,九成以上農民向農會購買蘿蔔種子。
「開放遊客體驗的蘿蔔田不足總面積的十分之一,不過穩定價格的功效很大。」美濃農村田野協會理事溫仲良說,白玉蘿蔔產量大,不可能全靠遊客來產地消化,絕多數農民怕麻煩,也沒有獨立行銷能力,寧可直接採收販售上市。
溫仲良說,遊客不會計較幾塊錢、幾十塊,跟農民互動、下田體驗的感受比較重要,反之,商販會跟農民斤斤計較,不可能主動提高價錢。遊客親自採收價與商販收購價之間會產生平衡,兩者價格不會落差太大。
遊客採蘿蔔,也會順道去吃粄條,或者租腳踏車遊玩。本月上旬開始進入蘿蔔季,每逢假日,美濃美中路與福安一帶粄條街滿滿人潮。高雄市農業局評估,白玉蘿蔔約可帶動二至三億元經濟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