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暴龍大口撕咬獵物,為何從不怕牙齒斷裂?台灣國家同步輻射中心利用同步加速器光源分析,發現肉食恐龍牙齒琺瑯質與象牙質中間,存在厚度達人類半根頭髮的「冠牙本質層」,布滿極細孔洞,功能相當於避震器,保護牙齒減震避免斷裂,這項全球首度發現的研究成果上周登上知名期刊「科學報導」。
國家同步輻射中心與台灣大學、中興大學、中國大陸地質科學院、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跨國合作,向國立台灣博物館、台灣石尚博物館、中國北京自然博物館、加拿大翁大略皇家博物館及中國地質科學院及台灣夜市攤販收集十三種恐龍及兩種鱷魚牙齒,利用「同步輻射穿透式X光顯微術」耗時三年完成研究。
國家同步輻射研中心助研究員王俊杰說,「冠牙本質層」位在肉食恐龍琺瑯質與象牙質中間,它相對柔軟、薄薄一層,卻具有極大功能,讓肉食恐龍稱霸了一億六千五百年。
他分析,人類咬合力約四十公斤,用力咬合時牙齒容易斷裂,世界上咬合力最強的動物灣鱷,咬合力也不過兩千公斤重,暴龍咬合力卻達六千公斤,相當於一隻非洲象的體重。
王俊杰說,肉食動物獵食動物難免用力甩動撕扯,這時薄薄一層冠狀牙本質層發揮避震功能,保護牙齒避免斷裂,即使撕扯時產生裂痕,也僅抵達冠牙本質層就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