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十四日警告,服用「使蒂諾斯」等十三類常用安眠藥可能導致夢遊駕車等異常行為或過敏,要求廠商加註警語。衛生署藥政處昨天指出,台灣總共進口了其中七種成分,發出五十九張許可證,將要求各大藥廠,必須在這些安眠藥物仿單上加註警語,未來不排除在外包裝上也加註警語。
美國眾議員派屈克‧甘迺迪去年五月曾在服用安眠藥Ambien和一種鎮靜劑後,在毫無自覺的情況下開車出輕微車禍,使安眠藥的夢遊副作用成為關注焦點。
衛生署藥政處長廖繼洲昨天表示,已知道這十三類安眠藥中,有七類已經在台灣上市,即是Ambien、Butisol sodium、Dalmane、Halcion、Prosom、Seconal及Sonata,有失眠的民眾在門診拿到的安眠藥,幾乎都屬於這七類,市面上的相關藥證共有五十九張,包括使蒂諾斯、酣樂欣、悠樂丁、當眠多等。
其中以成分為teiazolam「酣樂欣」許可證最多,共有十七張。其次是Ambien「使蒂諾斯」,原本是由台灣藤澤取得代理權,目前有十多家台灣藥廠申請製造,取得了十六張許可證,Prosom(悠樂丁)為武田所製,現有九張許可證;Dalmane(台灣名稱為 Dalmadorm )羅氏藥廠「當眠多」,因為也過了專利期,目前也有台廠藥,總共有十二張許可證等。
FDA表示,他們已要求十三種安眠藥或鎮靜劑必須重新修改標籤,警告消費者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包括臉部腫脹等嚴重過敏反應。同時要警告消費者服用這些藥物後,可能會在藥效催眠下做出許多在睡夢中渾然不知的行為,如夢中開車、打電話、煮飯或吃東西等。
國內也有精神科醫師在精神科醫學會期刊上報告「使蒂諾斯」的不良反應,有患者服藥後在夢遊時打人,有媽媽夢遊時將小嬰兒泡熱水造成燙傷,還有人在半夜吃了生肉,患者對夢遊時的行為都失憶。藥政處長廖繼洲及精神科醫師表示,服用這些安眠藥後,甚至上吊自殺跳樓,但病人醒後完全想不起來。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蔡尚穎蔡尚穎表示,酣樂欣這種俗稱「小白板」的短效型安眠藥,吃下後會出現飄飄欲仙的感覺,曾被拿來當興奮劑服用,當事人因此遭性侵的案子,時有所聞。
衛生署研擬於近期內公告這些安眠藥品的仿單上加註警語。廖繼洲並呼籲,醫師在為睡眠障礙病人開立處方時,應謹慎評估用藥的風險及效益。
為避免出現異常行為及意外,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周元華建議患者睡前別太早服用安眠藥,等確定要睡了,再服用醫師建議的劑量。如果可能的話,家屬應多留意他們的夜間行為,及時阻止危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