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良正
二○○八年的金融危機,任職的公司受到波及,因此我失業了。
那年我四十六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艱困時期。為了養家,我四處找工作,幾年下來,輾轉了數家企業。
回想曾經待過的公司、相處的人,有幾件事兒,特別令我難忘。
應徵一個帶有公益性質的公司時,總經理給我戴了頂高帽——財務部主任。他說:「你負責這項工作,我放心;這裡雖然薪資不高,但很穩定。」
正如主管所言,薪資的確不高,幾乎是全市最低的。待了半年,我開始想異動,總經理把我叫了去,聊了一下工作後,他說:「這幾千塊錢你先拿去,補貼一下,調薪的事年底再說。」剛開始,我極力拒絕,但最後還是被老總高超的說辭給說服了,離開前,他還囑咐了一句:「千萬不要對任何人講。」
到了年底,他又如此炮製地把我給勸服了。
隔年,總經理退居二線,新上來的經理仍沒把經濟搞上去,薪資照樣低,也沒給我補貼。因此,我想要辭職,辭職前對新經理提了我的額外補貼呢?新經理說:「沒這規定,無法辦理。」我和他理論了起來:去年總經理怎麼、怎麼的。這話傳到了總經理那裡,他把我叫去,問明事情原委。我如實相告。
「哎呀,當時我是怎麼跟你說的呀!」我們沉默了良久後,他說:「你去吧。」
不久,出納讓我去取錢,還是幾千塊錢。我問:「不是要簽字嗎?」出納說:「不用了。」
不用了,財務出帳不簽字?我糊塗了。清醒後,仔細想了一下,咦!那兩次老總給我錢,我也沒簽字耶,這是怎麼回事?仔細再想,在我審核的所有票據上,也沒有記錄給我的支出款項。這下,我終於明白了,原來那補貼的錢是老總自己私下出的。
哦,老總。我頓時淚流滿面。
辭職之後,到了別家公司,薪資高了一截。年終匯算時,公司帳面利潤不少,但發給員工的獎金基本都不高,也就是幾千塊錢,員工面面相覷,流露出無奈的樣子。要回家過年前,經理到部門說:「老郭,辛苦了,這些(也是幾千元)給你,回去給家人買些東西吧,錢不多,是我的一番心意。」
我無論怎麼推辭,也辭不掉那分情義。
又回想很早以前,所待的一家公司,因為沒生意,早早就放春節假,過完年後,我再也沒去。沒想到一年後接到一通電話:「老郭,這裡還有你一點獎金呢,你怎麼再也不來了呢。」我愣了很久,才悟出來,這又是一個感動。
打工除了見世面,體會辛苦,更見證世道人心。除了讓人縈記的感動,當然也有苛扣、減薪的不悅,但後者都被雨淋風吹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