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明年大學新生一口氣少兩萬七千多人,大學轉型退場問題迫在眉睫;高教評鑑中心董事長、教育部前部長黃榮村建議法令鬆綁、設五百億元重整基金解救。教育部政次陳德華表示,「高教創新轉型特別條例」草案已送行政院審議;高教重整基金必須有法律依據及財源才行。
黃榮村指出,把少子化視為大學退場元兇,太簡化問題,不能忽略政治力介入的影響;八十八年專科改制學院政策,有三十多所專科準備改制學院,加上隔年有總統大選,專科競相爭取升格大學的態勢很難擋;八十九年政黨輪替後,學院與大學又增加一、二十所,台灣就在這兩年把大學數量撐大。
教育部提出高教創新轉型,黃榮村說,高教創新轉型不是萬靈丹,依照生源減少趨勢,未來十年大學生人數會減少三分之一,目前一百四十七所大學有四、五十所非轉型不可。
黃榮村建議政府應盡快修改法令,彈性調整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讓文教用地可轉成其他類型用地,且部分用地可轉讓;捐資興學、投資辦學應取得均衡點,不能要求產業界進入教育界都得用捐贈,必須考量股東是否接受及其他市場運作法則。並表示設立教育重整基金,如拿出五百億元對營運不善的大學加以重整。
對此建議,教育部政次陳德華說,創新轉型及私校退場是草案的兩大主軸,因為有很多法令要鬆綁,才用特別條例來立法;至於五百億高教重整基金,前提要有法律依據,如果沒有額外經費來源,擔心排擠其他教育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