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 大街小巷飄香的臭豆腐 文/王浩一 圖/有鹿文化提供 |2015.11.01 語音朗讀 164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美食典故 大街小巷飄香的臭豆腐 台式高麗泡菜與酥脆的臭豆腐是絕配。 「福來伯臭豆腐攤」在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與城隍街等地巡迴。 美食典故 大街小巷飄香的臭豆腐 在每個小鎮熱鬧街頭,總有讓人魂夢相繫的臭豆腐攤,一段六十年的台灣臭豆腐史,算是能量驚人了。關於臭豆腐,是大江南北外省人來台之後,漸漸深入台灣人的脾胃,尤其午後,更是難擋其獨具風格的香味。 府城老街深巷裡當然有不少的臭豆腐攤,這些紹興口味的小攤,散置四處。其中最讓府城老饕膾炙人口的屬「開山路無名臭豆腐」,稱無名,那是因為小攤上沒有識別招牌,內行人則稱他「福來伯」。許多人稱他「非常神祕的一攤臭豆腐攤」,因為常搬家,想吃它一切全都要靠運氣。最早,阿伯是在開山路與樹林街路口擺攤;之前,阿伯多出現在開山路與府城路交口小七的店前,一陣子在城隍街(因為小七已經不讓他擺攤),「浪跡天涯」後現在回到開山路與府城路交口,只不過到了對街,遙對鄭成功騎馬石雕。 臭豆腐的傳說:康熙八年,安徽舉人王致和,赴京趕考,結果名落孫山。閒居在會館,準備下期仍有一段時日的考試,盤纏將盡。於是,將老家豆腐坊的本事拿出來,賺些生活費,但是並不是每天都可以將新鮮豆腐賣罄,又不捨丟棄,於是切塊日曬後加些鹽巴,放入甕缸醃製,再把甕缸塞入床底。因為忙著讀書也就忘了此事,久久想起後,豆腐已經變成青灰色的「臭豆腐乳」,嘗吃了一些,發現味道濃郁,雖非美味佳餚,卻也耐人尋味。 王致和再一次名落孫山之後,決定棄學經商,開店「南醬園」專賣臭豆腐。幾度研發,王致和以優質黃豆為原料,經過泡豆、磨漿、濾漿、點鹵、前發酵、醃製、後發酵等多道工續,終於成功開發了以蛋白的霉菌分解大豆蛋白質,形成富含氨基酸的臭豆腐,味道鮮美的製作流程。一天,康熙也嘗鮮,在吃了王致和「南醬園」所晉奉的臭豆腐後,豪情大發,揮筆題下「青方」二字,使得這個方形又略帶灰青色美食「臭豆腐」從此名揚天下,晉升為中國料理的美食基因。 說神出鬼沒,就是說這一攤臭豆腐,「福來伯」大都單槍匹馬,聞香而來的人群,總站滿小攤四周,他卻依然有條不紊,先下鍋炸六分熟,再取出分切四塊,又是下鍋,讓適口大小的豆腐塊六面,均酥巧脆。台式高麗泡菜給得大方,味道在爽脆之外的酸香表現不俗。至於蘸醬,有醬油、辣椒醬、香油、白醋等,一一酌量加入,穩然不燥,在旁慢慢等著(常常要很久),我總也如此觀賞他一番順暢的節奏。 (摘自《小吃研究所:帶著筷子來府城上課》,有鹿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王浩一 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歷史,曾經從事國際貿易,現在也是工業設計人和品牌管理人。出生於南投,在嘉義讀國中、台北上高中、台南念大學,戲稱自己是島內小留學生。先在台北工作十多年,現定居台南。 熱愛穿梭在舊城的大街小巷,記錄各種人文歷史和生活典故。為台南城市作家、文史工作者、生活考古學家、輕歷史論述者。台南市政府珍貴老樹保護委員、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諮詢委員、《美印台南》專欄作家、高雄醫學大學「經典文化領域」通識課客座講師、俠客行文創顧問公司董事長、公視「浩克慢遊」節目主持人。 著有《著時:南方.美時.美食》、《當老樹在說話:那一年,他們在台南種下的樹》、《台南舊城魅力之旅》、《慢食府城》等,並獲時報開卷二○○七年度好書美好生活獎、金鼎獎二○○九「最佳藝術生活類圖書獎」提名。 前一篇文章 學習慢活 多少錢才算賺夠了? 下一篇文章 傳統智慧 力行舒適而踏實的環保生活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小說賞讀】引路人:特納【職場心法】同理自己 也同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