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師座談會上,一位家長著急地問我,學校誰教客語?我孩子都不會講耶!我告訴他,包括我在內的幾個客語授課老師,都是「正港」的客家人,教授國小日常客家用語,均能勝任愉快,但要孩子學好母語的關鍵不在於老師,而在於家庭,因為孩子平日在家都沒有講客語。
以那位家長為例,他在外地任職,只能透過電話,一周兩次叫孩子把學校所教之客語詞句說給他聽;而孩子都是以國語和其他家人交談。一周一堂課,孩子逐字逐句跟著老師念誦,勉強聽起來像是客語,下了課就荒腔走板,不知所云了。
孩子母語學得不好,家長大多感嘆母語教育成效不彰,但我們毋寧讚揚推行國語運動的成功,試想,不管你是使用什麼母語的人,到任何處所,只要你講國語,幾乎沒有溝通不了的。能有一種全民通曉的國語,絕對是國民之福,國家強盛的必要條件。
而發揚母語文化,是多元社會的趨勢,有心人士勿將全部責任推給學校、老師、課程,請從家庭、自身做起吧!舍弟就是個成功的例子,他的三個小孩從牙牙學語開始,就被嚴格要求在家中必須講客家話,現今成了少有的客語「輪轉」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