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契直升機新聞又登上媒體,這次不是「貴婦團事件」,而是齒輪箱生鏽與零件缺料。阿帕契花了政府六百億元,短短兩年就鏽蝕,連國產車的防鏽處理都不如,真是不可思議。
最近軍隊發生一些狀況,主要是裝備欠缺、品質不佳、嚴重缺料,如今阿帕契出包,讓人對國防缺乏信心,到底軍方的採購和後勤補給,哪裡出了問題?
軍方初步認為是台灣氣候潮溼所致,但阿帕契是「貴森森」的武器,不是僅供參觀拍照的玩具,怎會如此脆弱不堪?
台灣基於戰略需求,向美方採購武器,就該將天氣因素納入考量,難道採購時沒考慮到嗎?如果阿帕契遇到天氣潮溼就生鏽,F-16和幻象為何不會?
六十年代物資缺乏,部隊發起「克難運動」,裝備加強維護,延長使用壽命,許多裝備歷經四五十年才除役。
日昨失事的AT-3也服役三十年,早已不符合現代戰場的需求。
科技進步迅速,武器日新月異,阿帕契即是現代思維下的產物,卻沒想到如此不耐用,是材質無法防潮、防鏽處理不夠、人謀不贓或美方給予次級品,軍方應該找出原因,才能向國人交代。
戰機的妥善率代表戰力,只有提升妥善率,為能維護台海安全。但軍方購買三十架阿帕契,卻只有八架能飛,妥善率僅三成,試問,沒有好的武器裝備,如何保家衛國?
吳一忠(嘉義縣/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