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能名焉隨想錄】 美麗工程的盛典(下) 文與圖/陳名能 |2015.10.27 語音朗讀 17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1 <酒神Dionysos雕像> 義大利羅馬帝國時期 2nd c AD 仿 3rd c BC 作圖2 <Antinous半身像> 義大利羅馬帝國時期 2nd c AD圖3 <哈德良半身像> 義大利羅馬帝國時期 2nd c AD圖4 <希臘愛神雕像> 羅馬時期仿作 360-330 BC 希臘作品圖5 <彩繪陪葬陶俑> 西墨西哥100BC-AD300圖6 <彩繪陪葬陶俑> 西墨西哥100BC-AD300圖7 <彩繪陪葬陶俑> 西墨西哥100BC-AD300圖8 <彩繪陪葬陶俑> 西墨西哥100BC-AD300 文與圖/陳名能 美麗工程,成了「飲食男女」之外人類的另一種生物本能。鳥獸蟲魚在生物演化的過程中,都發展出多彩與多姿的體態,植物也都花枝招展,但人類進化成最高等的生物後,並沒有繼續長出彩色羽毛或崢嶸頭角。於是,人類開始雕琢描繪,在自己身上和身邊,在生前與死後,營建出「美麗工程」的新世界 但「美」的定義是什麼?標準是什麼?它是絕對的?或相對的?至少文化是多元的,「美」也是多元的,在同一個文化區塊中,不也有雅俗之分? 也許我們的審美觀深受近世西方強勢文化的制約,而且大英博物館的典藏與選展標準本是這種偏好的樣板。這些文物不論出處,它們的「美」都令我們屏息驚豔。且看三千年前埃及木乃伊的蓋板,圖飾華麗繁複,令人嘆為觀止;再看在歐洲出土的金銀飾物,也有近三千年了,造型簡約精煉,就是放在今天紐約第五街的珠寶店中,也絕無愧色。 文化的制約有如物理上的不可逆原理,要想覆水回收,或將溶於水的糖或鹽分離出來,是近乎不可能的。面對滿屋的「美的事物」,我們應如何將自己與它們相互定位呢? 環顧四周,以「人」作為主題或裝飾的文物,占了大多數,各個文化所表現的「人」,卻大異其趣。如兩個木板上的埃及木乃伊的肖像畫,一男一女,兩雙大眼睛,穿過兩千年,令人吃驚地與你對望。 又如在希臘羅馬展廳正中,兩座大理石全身像,及兩座半身像,典雅精美,令人不忍離去。古典西方美術的精髓是寫實主義,以準確重現主題為 「美」,單就雕塑而言,希臘羅馬時期已經攀到了巔峰,此後兩千年,並沒能有顯著的突破。這四座雕像(圖❶~❹),就是最好的證據。 看著巧奪天工的大理石,好像被棒喝了一下:既然「人」是主題或摹寫的標靶,為什麼只有西方文化是以寫實手法,將「人」的形體精確重現?其他各個文明發展出多種不同的變形「人」體,或許可以理解;但是那麼多文明中,沒有其他任何文明(或流派),以精確寫實為方向,向這個標靶瞄準或靠攏?畢竟這個「人體標靶」是如此的顯著明確。這實在是研究藝術史及文化史的好課題。 繪畫的寫實主義則發展較晚。正確的透視、解剖知識,以及顏料等工具,要等待文藝復興時才齊備,光與色彩的理解,也要到十九世紀才被掌握,至此繪畫才與雕塑聯手,共築了寫實主義的「美麗工程」的基本架構。 只不過好景不長,寫實主義的崇高地位,就讓位給了以創意及變形為「美」的現代藝術。殊不知,其他非西方文化早就在搞變形了。發現在墨西哥的彩繪陪葬陶俑(圖❺~❽),扭曲誇張的造型,好像是戲劇裡的講冷笑話自嘲的角色。極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怎麼看都是最上乘的現代藝術品,但這是兩千年前的作品。 這些文物齊聚一堂,不用開口,就拋出了一堆問題,我沒有答案。恐怕要再過幾千年,我們的文明繼續演化,「美麗工程」達到另一個進程,這些問題也就不解而解了。 附記: 大英博物館二五〇年收藏展,二〇〇七年在國立故宮博物館展出。為佐證本文中的各項論點,原擬複製由時報多媒體傳播公司,特為此次展覽出版之《世界文明瑰寶-大英博物館二五〇年收藏展》中之文物圖像。經洽詢時報多媒體傳播,請求同意或協助取得複製許可,答覆是圖像版權屬大英博物館。再經直接洽詢大英博物館,大英索價甚高,多次協商降價後我仍無法負擔。不過大英博物館同意我依據他們的圖片,以手繪方法而非直接複製,來呈現各項文物的樣貌。 我在繪畫這些文物之時,獲得莫大的樂趣,而且意外的經歷了一次深度的文化之旅,同時又飽餐了一席豐富的藝術盛宴。 前一篇文章 【無能名焉隨想錄】 美麗工程的盛典(上) 下一篇文章 【華嚴小百科】 華嚴宗的判教觀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文化遺產】恬靜的安東河回村 作者其他文章兩幅石膏像素描【無能名焉】 當觀瀑莊遇上落水莊(下)【無能名焉隨想錄】 美麗工程的盛典(上)【無能名焉隨想錄】 母親在台大的辦公室(2)【無能名焉隨想錄】 母親在台大的辦公室(1)【無能名焉隨想錄】 風華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