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的懺悔 當媽媽年華老去時

文/小綾子 |2015.10.26
1213觀看次
字級

文/小綾子

記憶中的媽媽總是精神奕奕,像一顆轉個不停的陀螺,除了操持家務、打點孩子所需,還得奮力擠出時間,做手工貼補家計。

不知為何,最近我對她的想法和處事方式經常看不順眼:怨她擅作主張給孩子吃東西;冷言冷語說她對人情處事的淡薄,才會導致她像個孤單老人;不可思議她的保守和小心翼翼的作風,與年輕時的她大相逕庭;更生氣她不假思索的衝動,曾經如何狠狠傷了誰的心。

就在這麼多的不滿中,多年前看過的一部模擬老人的紀錄片忽然在腦中閃過:一位年輕人戴上耳機(模擬重聽)、掛上有色眼鏡(模擬老花)、穿上背心沙包(模擬骨質疏鬆和脊椎側彎)、套上手套(模擬觸覺及知覺退化)及裝上腳踝沙包(模擬行動遲緩)。那沉甸甸的裝備,讓他走起路來緩慢而吃力,生活中的許多小事也變得困難和麻煩,如忽遠忽近才能看清報紙上的小字、重複翻尋才能掏出正確的零錢、分解多次動作才能從椅子上起身、緊握扶手上下樓梯才能讓重心平穩而不致跌倒。

老人身上,正有著許多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光速般地失去;而這些畫面似曾相識,不就和兩年前我照顧幼子一樣嗎?一樣需要攙扶、陪伴和等待。

歲月悄悄偷走很多東西,可是卻是那麼不經意和不著痕跡,以致沒人發現我們敬愛和依賴的母親已經年老(一晃眼她已六十三歲),即將到達可以領補助、刷敬老卡的年紀了。現在回想她常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這個家還需要我做這份工作。」想來,母親會這麼說,應該是已感受到自己身體的老態,但因愛著自己的孩子,所以不捨要求孩子像當初她對待子女般地全心全意,以及無私無悔地付出,才會勉強自己撐住。

有了這層認知和體會後,當那個我不能理解又無法認同的母親再度出現時,我開始試著從母親的內在去理解她——那個勉強、壓抑、恐懼的母親。脆弱、敏感、激動的外顯行為,是來自她內在心靈的呼喚,一聲聲都在呼求著「愛」。頓時,我自慚形穢,對母親所做的永遠不及她為我做的十分之一。所以,我憑什麼指責與要求呢?又憑什麼讓她擔憂和傷心呢?

人生漫漫長路,總會遇到許多的不順遂,那些不順遂中藏著成長的寶藏,等待著我們去發掘。我相信「愛」是推動「改變」的力量,就像我不會輕言放棄自己的孩子,當然也不該輕言放棄自己的母親。

我想讓那個笑容消失的母親,臉上再度出現她那對會笑的酒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