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國學勵志故事9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文/錢文忠 |2015.10.23
590觀看次
字級

文/錢文忠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句話「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不學習,你的才能無法得到拓展;不學習,你的本領不會增多。非志無以成學,你如果不立下學習的志向,發願苦讀,將不會學有所成。這句話是公孫弘講的,同時也是他的真實寫照。

公孫弘於公元前二○○年出生,公元前一二一年過世,是西漢茁川人。少年時家裡很貧寒,便為人在海邊放豬來維持生活。他利用放豬的空隙去削竹子,做成簡冊,抄寫書籍,也曾擔任過家鄉薛縣的獄吏(監獄里的辦事人員),但因沒有學識經常犯錯,最後被免職。從此,他立下讀書的志向,一直苦讀到四十歲。

建元元年漢武帝繼位,下詔訪求賢良文學之人,當時公孫弘已六十歲了,他以賢良的名義應召,被任命為博士。所以,公孫弘是一位大器晚成之人。他不僅在年輕時埋頭讀書,平時善於辯論,通曉文書、法律,又能以儒家的學說對法律進行解釋和闡述,深得漢武帝的賞識。

公孫弘經常說,君主的毛病是氣量不夠大,而人臣的毛病在於生活不夠節儉。所以,他在家裡身體力行,蓋的被子很粗劣。雖然已經當官了,但他不用絲綢,吃飯也很簡單。

公孫弘能成功,毫無疑問,他持續苦學的精神;他在貧困中依然通過學習來掌握自己命運的精神,起了巨大作用。

【原文】丞相公孫弘者,齊菑川國薛縣人也,字季。少時為薛獄吏,有罪,免。家貧,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學《春秋》雜說。養後母孝謹。

(引自《史記·公孫弘傳》)

【譯文】丞相公孫弘是齊地菑川國薛縣的人,表字叫季。他年輕時當過薛縣的監獄官員,因為犯了罪被免官。他家裡窮,只得到海邊去放豬。直到四十多歲時,才學習《春秋》及各家解釋《春秋》的著作。他奉養後母孝順而謹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