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德南國小夏日樂學小小記者營的三位同學代表(左起洪儀芳、劉馨、吳翊瑄)與苗栗縣泰興國小學生作品泰雅族穀倉模型合照。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康翊筠台北報導】暑假去學校真好玩!教育部昨舉行夏日樂學紀錄片發表會,台南市德南國小舉辦廣播營,讓孩子化身閩南語小記者;苗栗縣泰興國小以課程融入在地文化,以族語教學製作泰雅族穀倉;桃園市石門國中以客語教學結合語言、武術及戲劇活動,扎根客家文化;台南文賢國中則利用學校建築屋頂建構有機農場,讓學生體驗有機農作。
台南市德南國小與府城電台及新永安電視台合作,讓孩子學習採訪、攝影技巧。德南國小陳彥宏校長說,藉由在地文化特色議題與廣播課程的結合,讓孩子有實際採訪的體驗,同時學校也安排社區踏查課程,讓孩子們親自探索在地文化。
德南國小六年級的劉馨表示,雖然在家裡有時會講台語,但是透過學校夏日樂學密集式的課程,讓他的台語更流利,甚至在二十天的記者營中學到攝影、錄影、採訪等技巧,覺得充實又有趣。
苗栗縣泰興國小屬山區小學校,學生多為泰雅族原住民,為讓學生更深入了解自身的傳統文化,結合族語設計出教學課程。暑期課程延伸民族教育課程,以「泰雅族小米文化」為主軸,七月小米收割後,暑假進行校內泰雅族穀倉製作課程,再接續進行「入倉祭」。
桃園市石門國中位於桃園市龍潭區,是傳統的客家部落,透過結合語言、武術及戲劇的活動,讓客語教學能更加生活有趣,也藉由真實歷史故事的探討,激發學生對鄉土意識和民族自尊的認同,達到客家文化向下扎根,向上發展的目標。
台南市仁德區文賢國中夏日樂學課程,利用學校建築屋頂建構有機農場,引導孩子從菌肥的製造與微生物菌的運用、菜園整地、施肥(粗耕)及栽種課程,串起生命、生活及生態的結合,創造學生多元學習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