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政府打算從下學年度起祭出罰則,遏止國中小為逃避學生數不足被裁併校,私下找他校「借學生」的怪現象。
其實,除了「借學生」的怪象,「搶學生」的戲碼也年年可見,尤其在少子化的現在,就連都會區的大型學校,為了避免教師超額問題,也不乏明刀暗槍的搶人之舉。
倘若「搶學生」,能使學校間良性競爭,是件好事,畢竟能激勵學校教師在教學上更為賣力,最終受益的還是學生。
但現在「搶學生」比拚的,卻是學校和家長會的財力,各校使出的招數,不是學雜費、午餐費減免,就是交通費及助學金補助,提供的全是金錢上誘惑,而非辦學績效。
在「搶學生」大戰中敗下陣來的學校,就會因減班、裁併校,產生超額教師問題,優先被超額的往往是在校年資最少,卻也可能是最具教學熱忱的教師。
面對這樣的惡性循環,各校無不卯起來搶學生,以免賠了夫人又折兵雙倍損失。
宜蘭縣政府願意開響第一槍遏止亂象,是有擔當的作為,期盼其他縣市政府也能起而效仿,如此才是教育之福!
李學(嘉義市/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