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談判達成基本協議後,亞洲一些未參加國家,顯露出焦慮感,南韓、台灣、泰國、香港等均表達速入TPP的意願。
基於經濟、政治、外交、國家安全等多元考量,台灣藍綠政黨均表達盡快加入TPP的意願。
行政院長毛治國在答覆立委質詢時,強調台灣一定要加入TPP;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於訪日期間,也表達希望爭取日本政府支持我國加入TPP。
連一向親綠的媒體,也以社論表達積極加入TPP,是台灣別無選擇的要務,也是我國掙脫經濟高度依賴中國大陸,所導致的政經安全困境,轉而追求邁向多邊發展、重振經濟活力的唯一出路,其重要性不亞於十四年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不過官員坦承加入TPP,國內農業所受的產業衝擊最大,也成為跨越TPP的重要關卡,問題是我們真的做好準備了嗎?政府官員有必要對外說明。
日本負責TPP談判的經濟財政與再生大臣甘利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及,相較於過去把重點擺在對受到衝擊的農業進行補償,今後將著重在推出促進農業,朝向增殖產業轉型政策的說法,可以提供台灣政府因應農業問題的思考方向。
台灣政府如何在短期間內,調整產業暨人力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進而拓展國際市場,因應國外農產品的輸入競爭,將決定農民團體對加入TPP的抗爭力度,也考驗現在與未來政府的行政效能。
李武忠(台中市/農經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