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利民
那麼多年的學生歲月,那麼多的老師在生命中來來去去,卻有著那麼一張臉,一直在時光深處微笑著。那是我初中時的國文老師,四十歲左右,她講課與眾不同,雖然課講得生動,卻極少笑。
初一下半年,我從鄉下轉到縣裡,一到新學校,正逢期中考試,倉促上陣。幾天後公布成績,考得很一般,不過也挺讓老師們吃驚的,因為當時農村教育各方面都很落後,覺得我有這般成績著實不易。
試卷發下來後,意外發現,在國文試卷裡夾著一張紙,上面寫滿了字。竟然是國文老師寫給我的一封信,我仔細看著,老師知道我是新轉來的學生,並對我的作文大為稱讚與肯定;還很細心地問我是不是很想家鄉,說她也是離家遊子,可以體會我的心情。
老師的話驅散了我在陌生環境中的不安和對故鄉的思念,我的心有了暖暖的感覺。同學們見老師給我寫了信,相當羡慕。從他們口中得知,國文老師經常給學生寫信,寫在作文本子裡。若是誰的作文寫得好,就在後面寫上一頁的信,作為評語。每個同學都盼望著自己的本子上能有老師的信,而且老師總在信後,畫上一個笑臉。想起她很少笑的臉,便覺得她信末畫的笑臉很溫暖。
那時,每周交一篇作文,幾乎我每篇作文後面,都會有老師的信和笑臉,是我那些日子裡最大的安慰。雖然老師笑的時候很少,可是她留在每個學生作文本裡紅紅的字跡,都洋溢著一種溫暖的感動,特別是所畫的那些笑臉,直印進我們少年的心靈深處。
初三上學期的一天,上國文課的時候,老師把前幾日的作文本發下來,要我們回去再看。那一堂課,她很不一樣,笑的時候很多,比以往兩年加起來還要多。我們發現,她的笑很有感染力。而且那天下課後,她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和我們聊了好一會兒,直到上課鈴快響起,她才慢慢走出教室。
果然那是她給我們上的最後一堂課。她離開了學校,回到另一個城市的老家,聽說不久就住了院,病得很重。我回去看她寫在我作文本上的最後一封信,老師對自己的事隻字未提,卻說了許多學習以外的東西,比如如何做人,如何保持心底的夢想,以後遇到挫折時該怎樣……最後,仍是一個笑臉。後來問別的同學,老師寫給他們的內容也大致差不多。老師知道要離開我們,在那幾天裡給我們每個人都寫了信,四十多個學生,要寫多久呀?
快期中考時,聽到老師去世的消息,雖然在我們的預料中,卻是大家都不願說出的結果。我們終究不知道,老師短短的一生中到底經歷了什麼,是什麼讓她失去了那麼美的笑容,又是什麼奪走了她四十歲的生命,我們只知道她對我們的好,在最後那一堂課裡,我們都看出了她眼裡的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