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環球日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賴昕祐。圖/林宸誼
【本報綜合報導】「不要固守所學,努力去嘗試不同東西」,對於台商二代和青年創業者,東莞環球日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賴昕祐給予的建議就是主動去做就對了。他說,不少年輕人只有想法,沒有作法,「當台灣年輕人還在夜郎自大時,刻苦自學的大陸年輕人早就超過台灣年輕人了,因此台灣年輕人要放下身段,好好的腳踏實地做事。」
畢業於成功大學會計研究所,賴昕祐說,接班一定有壓力,「尤其每個台商二代都希望把父親的事業做得更大」。他自己從研究所畢業後,就到東莞幫忙家族打理事業,賴昕祐說,剛開始時,自己連採購的規格都搞不清楚,但不懂就問,現在的他學會如何判斷東西品質,以及哪些材料可以找哪些廠商。
賴昕祐說,好比木衣架要噴漆,當時就設定標準:配方要如何,顏色的範圍在哪裡,全部設定出來,「卻忽略了夏天和冬天溫度落差大,濕度不一樣的因素,連木材材質不同,顏色噴出來就不同。」
內需市場是未來主力
賴昕祐經營的東莞環球日用品有限公司,專門設計生產衣架,是沃爾瑪(Wal-Mart)、好市多(Costco)等指定的OEM生產企業。能和這些國外品牌合作多年,賴昕祐說,優勢之一就是能提供客戶一站式購足,「做衣架的廠商向來分散,做木衣架就專心做木衣架,做塑料衣架就做塑料衣架,但公司一九九二年設立之初就提供多材質的選擇。」
再者,他的公司機動性高,可以配合客戶需求做設計,「這些國外客戶現在習慣下短單,三百支衣架以下我都可以接,一個貨櫃裝四十、五十種衣架裝得滿滿的,然後發貨。」
最後,他認為關鍵是遵守大陸當地法律,賴昕祐說,這些國外廠商下單之前都會驗廠,除了消防設施,還會檢查員工待遇、環保是否合格。由於衣架的毛利率要靠「量」才能衝上來,因此不少小廠都採取削價競爭,「對我們這些每年繳足五險一金,配合政府環評標準來做事是一個激勵,可以排除掉沒交社保、沒繳稅的小廠。」
從事外銷至今二十三年,賴昕祐認為,大陸內需市場仍是未來主力,三年前他跨入大中華內銷業務,創立自有品牌「優選家」,並少量生產。賴昕祐認為,成立自有品牌後,不可能只做衣架,接下來要發展一系列生活用品,例如收納用品、廚房用品,才能形成規模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