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派國營事業董事長能否分紅?退休官員轉任政府所屬捐助的財團法人機構,能否領月退俸外再領高薪?這些都是老問題,但因近幾年來政府大手筆投資,國庫又捉襟見肘,而民生困苦,股市又得靠護盤,加上政府有關監督機制闕如,連管金融股市的金管會都會冒出「禿鷹」弊案,諸如此類的種切,才使這些問題浮出。
其實問題核心在官箴、綱常不振。因為政府機器的運作是靠公務人員推動,如何監督管理則賴相關律法規範,其中還涉及道德操守,即使是「官箴」,通常也為一種紀律、約制的效用,如果律法未及就須立即修正,但未修正前則須主動規避,避免遭非議,但現今官場有誰在意官箴、政府形象?先拿了再說,如此自易「腐化」、綱紀廢弛,造成民怨四起,不能小覷。
如今中鋼董事長因可以兼執行長,股票分紅高達四千多萬元,陽明海運、台鹽、台肥、中華電信等的董事長也不遑多讓,這豈能用法律漏洞搪塞?即便如此,既已坐領董事長高薪,就應主動回避,此乃官箴真諦所在。再如軍公教人員的百分之十八利率月退,早已議論沸沸揚揚,為何還有五十八名高官退休者可另多領一份高薪?這些實例固可以法修正,然出問題者多為高官階層,難道連何謂「官箴」都不知道?無怪「仕」風日下。
東方亮(台北市/媒體工作者)
民窮財盡、民生困苦是人民的災禍、國家的危機,台灣雖未陷入這樣的險境,但有徵兆,政府不能不戒懼、警惕。
財盡、民困的原因之一是官員俸給、紅利太多。老子說:「民之飢,以上食稅之多也。」(上,指君王、政府;食稅,就是向人民徵收稅捐)目前台灣稅捐名目繁多人民不勝負荷,而且稅金不是用於人民,而是中飽私囊;另外,政府部門捐助成立的相關財團法人,竟然暗藏五十八位退休官員違反規定領雙薪,加上中鋼董事長林文淵享受高額紅利,這種情形在台灣頗為嚴重,人民當然會困苦、飢寒。
要避免財盡、民苦,前賢提出不少建言,如孟子說:「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使富也。」以今天的角度來說,就是要讓農漁工商各行業都努力工作、經營,而且要減輕稅負,可是今天各行業的稅負既不輕且產品也有滯銷的問題,雖然政府以取消貨物稅以維持油價平穩等措施因應,但這樣還不足以富民、安民,更要緊的是政府不能浪費、漫無節制的花費,否則必造成國庫空虛。
孟子也說:「食之以時,用之以禮,財不可勝用也。」食之以時是按時徵收稅金,政府如不能依法使用(用之以禮)、浪費虛耗,那麼一定會導致財政拮据、匱乏。政府若不能匡正花費無度、公款入私囊的情形,必導致民窮財盡、民生困苦、國家陷入危境。邱風(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