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中秋節將至,卻有六千名兒少的父母備感心痛!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昨發表「二○一五兒少自願性重複離家(離家出走)現況檢視報告」,指出離家兒少中百分之五十六點六源自家庭關係不良、百分之四十一因為個人感情,呼籲社會重視親子與兩性交往的議題,別讓團圓夜反成家庭缺憾。
根據警政署統計,二○一四年上半年家長通報自願離家的兒少數,有三千零七十五人,整年至少六千位兒少離家出走。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分析失蹤原因,則發現逾半數是自願性離家,不僅人數逐年增加且有「低齡化」趨勢,年紀最小是七歲。
兒盟報告顯示,百分之五十六點六兒少因為父母離婚、親子關係疏離、手足關係不佳等家庭關係問題離家;其餘是外界影響力,包括認為外面世界比較有趣、受同儕吸引。此外百分之四十一離家,與感情相關,如父母禁止男女友交往、限制太多、兩性觀念落差有關,最後導致親子衝突、憤而離家。
調查還發現,百分之五十二點九的兒少離家後會到男女朋友家,百分之二十八會到未曾謀面的網友家借住,收留他們的人中更有百分之三十五是成年人,而為了負擔經濟,可能從事酒促人員、酒店公主,或援交、詐騙、偷竊,兒少安危令學者憂心。
兒盟執行長陳麗如表示,「家庭是推力,外界則是拉力。」離家原因未改善,是反覆離家的原因,在找回的兒少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二的人是解決問題後才返家,因此八成以上找回又會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