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成長與學習

 |2005.08.07
828觀看次
字級

◎蔡炳坤╱主講      張美鈴╱整理

媽媽聯誼會的成立,已經寫入台中一中一九九九年大事記裡,當時我來不及參與;媽媽聯誼會的成長,走過了台中一中最關鍵的三年時光,我有幸親睹其日益茁壯;媽媽聯誼會的學習,伴隨著歡笑與淚水,留下美麗的痕跡,那是人生最珍貴的永恆記憶酘酘。

人生的自我追尋是一生一世的任務!從出生的一刻開始,成長的腳步不曾停歇,學習也不斷伴隨。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仍意涵著成長的任務與學習的必需。生命的成長雖是連續不斷的歷程,每一個階段都有特殊的發展任務與危機,只有透過學習,才能找到生命的意義。

關於人生階段的畫分,諸如︰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酘酘等,古今中外學者各有各的觀點,僅舉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的三種心境,輔以孔子在《論語-季氏篇》的詮釋,來探討人生三境的成長與學習。

人生一境─青少年階段的成長與學習
王國維: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人間詞話》孔子: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論語季氏篇》
  一、青少年的成長關鍵在「高樓」(高處不勝寒),最需要師長父母的理解;青少年的成長關卡在「色」(情與愛),最需要師長父母的關懷。其成長的任務與危機包括:

1.生理變化的困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注重外貌、性別角色。
2.心理成長的迷惘:人生定向(有賴重要他人)、追求獨立。
3.期望不合的壓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迷失、自我應驗的預言。
4.人際相處的兩難:同儕之間、異性交往、人際衝突、親子關係。
5.前途抉擇的徬徨:升學壓力、生涯發展。

二、青少年的學習關鍵在「志學」(立志向學),要能珍視生命、展現活力;青少年的學習關卡在「而立」(成長自立),要能堅持優質、追求卓越,其學習的重點包括:

1.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生命的真相是德育之美,是一種長期且持續的累積過程,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2.生涯規畫與熱情分享:生存的活力是體育之美,是活在當下有熱情,活出未來有願景。有夢最美,但要腳踏實地、付諸實踐。
3.知識學習與國際視野:優質的生活是智育之美,是兼具科技知能與人文素養的人生品味。生在二十一世紀,面對國際化、地球村,要能「Think  global,Act  local」(國際視野,在地作為),並勇於走出去。
4.自主自律與群性關懷:卓越的人生是群育之美,是讀一流的書、做一流的事、與一流的人相處、讓自己成為一流的人,這也就是一九九六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UNESCO)提出二十一世紀人類學習的四大支柱。

人生二境─青壯年階段的成長與學習
王國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人間詞話》孔子: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論語季氏篇》

一、青壯年的成長關鍵在「不悔」(無怨無悔),只為成立家庭,即使衣帶漸寬、日形憔悴,也甘之如飴;青壯年的成長關卡在「鬥」(事業名利),只為建立事業,奔波勞累,也在所不惜,其成長的任務與危機包括:

1.職業的尋找及奮鬥:從擇業、創業到轉業,中年失業的危機與轉業困難。
2.家庭的建立及維繫:擇偶不順、遇人不淑,相愛容易相處難。
3.財物的穩固及累積:儲蓄與理財、投資或投機。
4.子女的教養及成長:自理能力、課業問題、身心成長。
5.健康的維護與危機:蠟燭兩頭燒的體力透支、身心過勞。

二、青壯年的學習關鍵在「不惑」(不為名利所惑),要能把事業當志業、樂在工作;青壯年的學習關卡在「知天命」(有所為有所不為),要能去除個人主義、成就團隊力量,群策群力建構組織願景,其學習的重點包括:

1.愛:知識、人際網路與寬大仁慈,三合一構成一個「愛」字,愛就是無私地助人成長,因為有愛,可以建立品牌、創造經驗,贏得信 任、獲得回饋。
2.願景:願景是驅動學習的根源。Peter  Senge在《The  Fifth  Discipline》(第五項修練)一書中提出的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及系統思考,便是最佳典範。

人生三境─老年階段的成長與學習
王國維: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間詞話》
孔子:及其老也,血氣已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篇》

一、老年的成長關鍵在「回首」(回顧來時路),從璀燦歸於平淡,美好的仗已經打過,好漢不提當年勇;老年的成長關卡在「得」(捨得),能捨才能得,以回饋的心看清紛擾世事,其成長的任務與危機包括:

1.生活的空虛無奈:個人發展停滯、找不到生活的意義。
2.人際聯繫的失落:空巢期(子女各奔前程)、夫妻疏離、朋友凋零、風光不再。
3.健康狀況不如意:衰老、慢性疾病纏身。
4.心情的憂慮消極:心理退化、人生無望。

二、老年的學習關鍵在「耳順」(多聞少言),要能多一份修為,少一份炫耀;老年的學習關卡在「不踰矩」(自由自在),要能與他人分享人生的閱歷,其學習的重點包括:

1.在人生的高峰,自在如閒雲:有時,擁有太多,反而成為一種負累。
2.分享:以「石頭湯的故事」為例,也作為本文結語,那便是「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本文作者為台中一中校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