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早療團隊(前排)包含藝術治療師、臨床心理師、音樂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及語言治療師。圖/吳佳珍
【本報台東訊】為解決發展遲緩孩童因偏鄉醫療不足而延誤治療問題,台東基督教醫院組「行動早療團」主動出擊到病家,七年來,服務一百二十四名個案、超過一萬人次,開車里程數逾二十一萬公里,至少可繞地球五圈以上,團員除了兩位在地人,其餘都是外地人,其中音樂治療師蔡宜君來自新加坡。
家住台東長濱鄉的小青,一歲兩個月仍無法坐爬,整天躺在床上,吞嚥能力不佳只喝奶,沒辦法吃任何副食品。經診斷罹患「僵直性肌肉失養症」,但因家距離台東市區一個半小時車程遲未就醫。
台東基督教醫院「行動早療團」得知,送治療師到府,醫護一行人前往小青家,發現她的認知能力僅六個月大,母親也有同樣疾病卻未就醫,肌肉幾乎退化到無法抱動孩子,任臨時工的爸爸又常不在家。
「距離愈遠愈優先。」行動早療團隊長暨語言治療師蕭振民表示,狹長型的台東存在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問題,許多個案到市區醫院來回至少需三、四小時,造成需要早療的孩童無法如期治療。
根據台東縣出生人數統計推估,目前至少有九百至一千二百名發展遲緩兒需要早療,但當地極度缺乏醫療人員,整個台東市僅十三位小兒科醫師、四位語言治療師。
行動早療團成員平均三十二歲,包含六大專業,如語言、職能、物理、藝術、音樂及臨床心理師,團隊中只有兩位是台東人,其他都從各地到台東服務,音樂治療師蔡宜君來自新加坡。她說,自己喜歡冒險、往外跑,這個工作非常適合她;另名音樂治療師吳芝慧說,行動早療是她的理想工作。不過,早療介入過程並非都很順利,開啟行動早療團隊的東基小兒科醫師樂俊仁說,常遇到小朋友被學校轉介來看診,家長卻罵醫師,堅稱「孩子很正常。」
樂俊仁希望行動早療能推廣到其他醫院。他也希望行動早療能納入健保給付,並提升藝術、音樂治療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