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任先生連續撰寫〈台灣選舉系列評論〉,我讀到〈什麼資格才能成為台灣人?〉時,那天是參加高希均教授主持的研討會,主講嘉賓圍繞著趙無任的系列文章敘高見。從台灣過去的驕傲、今天衰敗和未來悲憫,展開去看台灣民主之路的迂迴曲折,分析台灣民主之亂的惡果。聽專家學者的演講和對話,才領悟趙無任先生所言意味深長。
因為政改引發的社會撕裂,香港又出現移民熱。除了香港人以往喜愛的加拿大、澳洲、美國以外,台灣愈來愈受到香港人歡迎。從一個居住香港的華人角度認識做台灣人的「資格」很簡單,大體來說,只要投資台幣六百萬元,就有資格移民成為台灣人了。
但是,趙無任文章中所提到台灣人的資格,講的是台灣人具備的素質,每一個台灣人、及台灣的國際責任。雖然台灣處於蕞爾小島,但二千三百萬台灣人的整體,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代表著亞洲的實力,代表著華人的驕傲。
台灣不僅是台灣人的台灣,也是世界的台灣。在多篇文章中,趙無任肯定台灣的國際化。台灣和香港一直是華人引以為傲的國際區域。雖然面積只有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又缺少自然資源,要養活二千三百萬人口,在一九八○年代,台灣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模範生,靠的是自由化、全球化,加上勤勉努力向上的人民。
一個有國際化的台灣具有大胸懷,懂得包容,善解人意。但台灣民主劣質價值,離國際化的方向愈來愈遠。藍綠對決,族群撕裂,以本省人、外省人畫線,台灣格局愈來愈小,台灣人的胸懷愈來愈窄。這樣的台灣在一次又一次的選舉中衰敗。
我曾經多次引用在華人社會中引以為傲的台灣民主,多少人慶幸台灣的民主自由。甚至有人期望兩岸統一,未來是建立在實現民主制度的基礎上。是兩岸人民要求和平統一的夢想,亦是兩岸可以公平公正談統一的一張牌。
七、八年前,大陸民眾對馬英九有期待,甚至有人假設,如果那時兩岸以民主選舉的方式推出領導人,馬英九一定會高票。時至今日,台灣無論經濟、社會都在走下坡路,馬英九民望一落千丈,大陸民眾對他也好感不多。民主統一的夢,隨著台灣的衰敗不再被奢望。
又到台灣大選日,趙無任撰文稱,「看報八十年看選舉最傷心」,台灣的選舉,傷的不單是台灣人的心,也將華人社會的希望,兩岸和平統一的未來都傷透了。
紀碩鳴(香港/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