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烘焙食品常用氫化植物油,製造酥脆或滑潤口感,但植物油氫化不完全會產生危害健康的「反式脂肪」。美國六月已宣布三年後食品業禁用不完全氫化油,我國衛福部食藥署決定跟進,最快二○一八年底上路,違者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最高罰三百萬元。
食藥署昨預告「食用氫化油衛生標準草案」,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薛復琴指出,經氫化處理、但未達完全飽和,碘價大於四的不完全氫化油(或稱部分氫化油)將不得使用於食品。該草案預告期六十天,公告後給業者三年緩衝期,最快二○一八年底全面禁用,違者將依食安法第十七條,開罰三萬至三百萬元。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產品及製程研發中心主任朱燕華說,植物油氫化過程會從液態變成半固態,因不完全氫化油可塑性大且安定性高,可供塗抹或高溫油炸,保存期限也能增長,在油炸或糕餅類用途很廣,但產生的反式脂肪危害健康;完全氫化油則無反式脂肪,但油品質地過硬難以使用。
日吃5克 心血管風險增23%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指出,研究證實每天攝取四至五公克的人工反式脂肪,會增加壞膽固醇、減少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也會提高,易使血管阻塞發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提高百分之二十三。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經常食用人工反式脂肪易導致三高,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與脂肪肝風險,還有文獻指出人工反式脂肪可能與不孕、失智等病症有關;他從醫學角度肯定此政策。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包括餅乾、糕點、奶精粉、奶精球、油炸物等,都可能有較多人工反式脂肪,民眾應少吃這些食品,看到大量奶油更要當心。
消基會建議,購買西點、油炸或加工食品時,除了看清楚營養標示,也可檢查有沒有「氫化植物油」、「人工(造)奶油」、「人造植物奶油」等標示,避免買到含反式脂肪的食品。
遠離油炸物 買糕點看標示
食藥署二○○八年起規定食品包裝標示反式脂肪含量,今年七月起實施標示新制,每百公克/毫升食品中,反式脂肪逾零點三克就必須明確標示;反式脂肪含量零點三克以下,或食品總脂肪不超過一公克,反式脂肪可標示為零。
薛復琴說,未來食品全面禁用不完全氫化油後,將從食品製程與原料把關,阻絕不完全氫化油來源。預告期間各界可提出意見,有需要可進一步研議。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曾素香表示,管制或禁用人工反式脂肪已是國際趨勢,在蒐集各方資料、專家學者意見後,參考美國規範禁用。
小檔案
反式脂肪
1.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牛、羊等反芻動物的消化道細菌作用,會把牧草發酵合成部分反式脂肪酸;研究指出這類反式脂肪中有一種為共軛亞麻油酸(CLA),不會影響健康。
2.加工過程產生反式脂肪:主要來自經過部分氫化的植物油。部分氫化過程會改變脂肪分子結構,優點為讓油更耐高溫、穩定性增加,並增加保存期限;但研究指出,食用過量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哪些食品含較多反式脂肪?
❶油炸食品:炸雞、炸薯條、油豆包、油豆腐、油條、鹹酥雞、甜甜圈
❷酥油、植物酥油、烤酥油、白油、硬化油,及利用這類油品製成的派類或酥皮點心食品,如牛角麵包
❸餅餡油、塗抹油、沙拉醬
❹烘焙用油製品:小西點、鬆餅、部分烘烤麵包
❺洋芋片、經油炸處理的速食麵或糖果類
❻奶精、奶精粉
★選購建議:少吃油炸類食品,包括多層的、酥脆的糕餅或西點麵包;喝茶或咖啡時選擇加牛奶,而非奶精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