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下令「迎新不送舊」,要求市府工作人員離職不准發新聞稿。記者問及此事,市長回應:「這是我個人文化,迎新不送舊,所以我們通常要走的時候就安安靜靜地走。」
「送舊」重要與否,其實見仁見智。市長個人文化當然也應尊重,然而經過媒體傳播,很可能形成一股送舊的寒蟬效應,影響其他單位原本立意良善的感念規畫。
我父親早年擔任事務單位主管,一位部屬因私自挪用公款遭到辭退,父親了解這位部屬動用款項,是為了家計周轉,除了陪伴安慰,還自掏腰包給予支援,幫助他度過難關。這位部屬感念父親,數十年來保持問候,稱其為生命貴人。
學生時期我在文教機構工讀,在此工作的成員以工讀生居多。若同事提出離職申請,老闆會為即將離職的員工設想規畫,盡其所能給予協助。因此,常有離職員工利用工餘之暇,返回擔任義工。
「送舊」未必只是人情應酬,它本是人與人之間純然的珍惜與關懷。如果能真心送舊,便能體現善良的職場溫情,那樣的感動,會是一股源源不絕的隱形支持;社會時有所聞的離職員工黑函攻擊,也不容易在溫馨的送舊之後發生。
柯市長個人文化應有其形成的背景與原因,「迎新不送舊」似乎讓離退的人走得較安靜。若給予尊重與祝福,則是溫暖的職場文化。
林彥宏(台北市/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