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淡大許姓教官,因碩士學歷未獲教育部軍訓處登載在兵籍表,並採計於資績計分表中,導致他無法晉升中校,權益受損害,而投訴教育部長信箱,但得到的回覆有不雅字句,許姓教官不甘人格、名譽受辱,提出國家賠償訴訟,台北法院判決教育部要以書面向許教官致歉。
這是政府機關首次用髒話不當處理人民陳情,凸顯了幾個問題。首先,既然屬名為「部長信箱」,杜正勝就有連帶責任,不能以「不知情」、「沒有看過」推卸,甚至辯稱是當事人製作假網頁,或疑似駭客入侵所造成;而且若查證駭客入侵屬實,教育部的網頁管理機制有大漏洞,不知教育部養了這麼多的資訊管理人員,並設置防火牆,部屬每天協助部長回信,難道都沒發現?
其次,若惡詞件出於教育部幕僚人員,是否顯示教育部官員的老大心態?雖然教育部口頭承諾會查察是否為內部人員所為,但鑑於政府部門三分鐘熱度的做事態度,恐怕也是唬弄人民的說詞罷了,即便真的懲處失職人員,部長就能以事不關己,不「下罪己詔」?
歷史專業出身的杜正勝「飽讀詩書」,應熟悉「治大國若烹小鮮」的道理,對這項施政污點,如果能公開對當事人道歉,民意恐怕會認為部長勇於認錯而給予掌聲,否則仍硬拗,只會隨著蘇揆的選舉支票起舞(如侈言推動十二年國教,隨即又推翻先前說法),只會讓國人更感嘆教育環境沉淪,看清政客嘴臉。
一葉可以知秋,一言更可興邦或喪邦,若教育部長民意信箱未來仍烏龍事件不斷,筆者建議,反正部長也不看,乾脆關閉算了,省得多說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