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透過肺動脈擴大術,治癒楊小弟弟的法洛氏四重症。圖為楊小弟弟在記者會中,活潑地展現對世界的好奇心。圖/林澔一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早產兒楊小弟,母親產前經高階超音波診斷出罹患先天性心臟病,醫院原計畫出生後替他施行手術,不料他在三十一周時提早報到,出生時體重僅有一千三百公克,因為低血氧「全身發黑」,不開刀恐怕小命難保,緊急送往台大醫院,經台大兒童心臟團隊「巧手救心」,創下國內開心手術年紀最小、體重最輕的成功紀錄。
台大醫院昨天特別幫楊小弟買蛋糕、慶祝重生,楊小弟的媽媽回憶,一個多月前,她還擔心沒有醫師敢幫孩子開刀,但台大醫院兒童心臟團隊從醫師到護理人員都展現出專業,讓她安心地帶孩子從台中北上求醫,如今,看到孩子非常健康活潑,心中「滿滿的感謝」。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賴鴻緒說,嬰兒開心手術十分困難,因為身體小,心臟為一般成人的四十到五十分之一,這麼小的心臟,又有很多異常狀況,手術時完全在考驗主刀醫師的靈巧,尤其是早產兒,器官還在發育中,對醫療團隊來說,堪稱是「超高難度」的開心手術。
法洛氏四重症 挑戰外科極限
主刀醫師、台大外科部醫師黃書健表示,今年一月出生的楊小弟,在媽媽的肚子裡時,就被發現罹患先天性心臟病「法洛氏四重症」,心臟有四大問題,包括心室中隔缺損、主動脈跨於心室中隔上方及右心室肥大等複雜情形,其中最嚴重的是肺動脈狹窄,當時因為血氧太低,全身發黑。
黃書健說,雖然明知手術難度高,但若不開刀,孩子恐怕無法活下來,因此只能挑戰外科極限,盡全力搶救。
氣管成型手術 蘇小妹寫奇蹟
「心臟如拇指大、主動脈比筆芯細小」,黃書健說,過去五年來,台大兒童醫療團隊已完成四例體重一千五百公克以下的早產嬰兒心臟手術,創造奇蹟。其中,一名三十周出生、僅九百二十五公克的女嬰蘇小妹,更寫下全球完成氣管成型術的最小患者紀錄,手術時蘇小妹體重僅一點六公斤(國外文獻最小患者為一點九公斤)。
醫療團隊先為蘇小妹進行心臟手術,接受主動脈修補術及開放性動脈導管綁紮術,雖然改善心臟衰竭,但仍無法脫離呼吸器,進一步透過支氣管鏡檢查及電腦斷層掃描診斷,才發現有先天性氣管狹窄的問題,最窄部分只有零點二公分,必須接受氣管成型術。在醫護人員通力照顧下,蘇小妹如今已七個月大,接近治癒的奇蹟,不只安慰早產兒的父母親,也讓更多人重燃對生命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