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體質果療 秋燥不上身

陳玲芳 |2015.08.14
1617觀看次
字級
針對現代人常見四種體質,吳明珠中醫師建議認清體質,巧吃水果防秋燥。圖/記者陳玲芳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中醫師指出,立秋剛過,天氣逐漸轉涼,呈現陽消陰長,在入秋、處暑節氣時,早晚溫度變化大,要注意隨天氣變化而引起的好發疾病。如民眾易感到皮膚乾澀、口唇乾燥甚至是上火,排便也變得不順暢,種種症狀都起於氣候乾燥,即是俗稱的「秋燥症」。

中醫師吳明珠說,上班族常有的現象,一種是「痰濕」體質、虛熱陰濕多半是久坐辦公室,少動、少水、愛咖啡的族群;另一種是「氣虛」無力,以女性居多的手腳冰冷。預防「秋燥症」首先要先認清自己的體質,且針對體質、吃對水果。

吳明珠分析,現代人最常見的體質有「氣虛」、「痰濕」、「濕熱」、「陰虛」四w種。

氣虛體質者手腳常冰冷、臉色蒼白、代謝差、抵抗力,秋季易感冒、疲倦、早晚咳嗽。

痰濕體質者多為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的人,身體四肢易腫脹、平時痰多、胸悶,易水腫、痰哽。

濕熱體質者易上火發炎、便秘、眼布血絲、口乾舌燥,臉部出油,秋季易口角發炎、煩燥、常常清痰。

而陰虛體質者怕熱、身體容易盜汗發熱、晚上的精神特別好,秋季容易口乾喉嚨乾。

吳明珠提醒,秋燥症的症狀及程度因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由於水果水分多,又可生食,營養素不易受到破壞,所以「果療」是個很好的選擇。

不過她特別叮嚀,秋燥的果療須要先認清體質,才能達到滋陰潤燥,去除體內濕氣,或是補充虛弱體質的效果。

吳明珠建議,秋季應該多吃奇異果、蘿蔔、蓮藕、荸薺、梨、蜂蜜、粥、豆漿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奇異果、水梨、柑橘,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並且有清心安神的效果,可增強身體抵抗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