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神一樣的警察?

葉毓蘭(桃園市/中華警政研究學會祕書長) |2015.08.12
2095觀看次
字級

日前台北地院行政法庭法院針對去年太陽花學運,警察執行占領行政院驅離行動中,以警棍擊傷民眾,判決台北市政府負責國家賠償三十萬元。

幾天前,台北高等法院針對四年前一名警員執勤時,與另一輛機車發生擦撞,造成後座乘客頭部受傷,北投警分局被判國賠一百八十三萬元。

兩案判決後,一位基層員警發出這樣的慨歎:「爾後驅離(抗議群眾)時做做樣子就好……。歹徒開車逃逸,在後面鳴警報器就好……。此消彼長,警察弱勢,犯罪勢力會更茁壯……。」

在三二四驅離行動的判決指出,「無論如何,均不應持硬質的警棍朝其(抗議群眾)頭部揮擊。」這樣的說法,乍看頗有道理,也符合警械使用條例規定,當警察使用強制力時,一定要嚴守兩個原則:最小程度強制力與比例原則。

這不僅是台灣的法律規定,國際間對於警察使用強制力,也有類似規範,期望警察在打擊犯罪與維護社會安定時,不可違反法律的程序正義,要尊重人權。

但是所有的法治國家,都給予依法執勤的警察,合理的自由裁量與保障,亦即在判斷警察的使用警(槍)械,有無踰越合理或必要程度時,須要以客觀合理標準評價,警察執法當時所察知的全般情況。

換句話說,就是從一個身歷其境的理性警察的觀點,判斷特定強制力的行使是否合理必要。

警械使用條例,授權現場的警察臨場判斷生命有無受到危害之虞,但長坐冷氣房裡的法官們,根本無法同理現場的壓力。

過去我們也經常看到法官在裁判書中寫出「已有優勢警力,何須使用強制力(槍械)?」或「第一槍既已擊中,何須再開第二、第三槍?」的說法,做為判決警察有罪的依據,是無知,還是偏見?

無怪乎,不少法界人士希望法官親身經歷槍戰現場,或加入自由格鬥或手槍實彈射擊等課程,了解「應該敲手,何以打頭」、「一槍擊中,何須再發」等假設,在實際的狀況中何以生變?

要能夠符合法官期待,真需要神一樣的警察!

葉毓蘭(桃園市/中華警政研究學會祕書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