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興鋒
林語堂不喜歡養狗,而獨獨喜愛養鳥。
在法國巴黎居住的時候,有一天,林語堂伏案寫作疲憊極了,忽然想到自己已經好久都沒有聽到鳥叫聲了,他想,此刻如果能有兩隻美麗的小鳥,在自己面前翻飛鳴叫該多好啊!怎麼辦呢?他思忖良久,覺得應該去買兩隻。
於是,他興奮地叫上兩個女兒阿苔和阿娜,走進了一個專賣小鳥的廣場。他們慢慢地走著,觀察著每一隻在唱歌的鳥,後來碰著有人招呼他們,推銷一對紅頭鳥,價值是五十法郎。林語堂站定,望了望兩個女兒,似乎是在徵求她們的意見,誰知小女兒阿娜嘟著嘴說:「我還沒有玩夠呢,提著個大鳥籠子多別扭呀!」林語堂略一思索,決定先散一會兒步,再來買,以免累贅。
他們往前走一會,林語堂看上了一對顏色美麗的鳥,而且叫聲清脆婉轉,一問價格,竟然要到一百五十法郎一隻。林語堂對於這種費用,向來是不吝嗇的,他常常思考的是由此所得的愉快,和所付出的代價相比較,只要他覺得值得,便會買下。就在林語堂打算買下的時候,大女兒阿苔在旁邊提醒道:「爸爸,這也太貴了!」林語堂想了一下,跟賣鳥人討價還價說:「兩百法郎一對,怎麼樣?」但那人說什麼也不願意。
看到賣鳥人不願意降價,小女兒阿娜不高興地說:「爸爸,我們再往前面看看吧!」
林語堂只好戀戀不捨地往前走,不久,他們又看中一對鳥,唱得很悅耳,可是價格竟然也要一百五十法郎一隻。和他們看中的前面的那一對相比,這一對叫聲好,但羽毛沒有前一對的漂亮。再往後看,廉價的要嘛沒有美麗的顏色,要嘛不善唱,而價格都要到四十法郎。
最後,父女三人比來比去,又回到了第二次看中的鳥主人面前,三百法郎買下了一對。到了家,林語堂把籠子放在鋼琴上,這對鳥兒是叫了又叫,林語堂和女兒們在鳥兒的叫聲裡,感覺非常愉快。
然而,快樂的日子沒過多久,一次,阿娜餵鳥後,竟忘記了關鳥籠子,等發現時,有一隻已經飛跑了。一百五十法郎一隻的小鳥、爸爸的最愛,阿娜害怕極了,她哭著告訴了林語堂,等待著爸爸的責罰。
剩下的一隻,也不知是雄的還是雌的,牠上下飛著,嘰嘰喳喳地叫著,失去了悅耳的和諧。是在呼喚牠的同伴嗎?但是沒用了,牠早已飛向天空不知所在了。
林語堂在鳥籠前默然了一會兒,接著打開鳥籠,把僅存的一隻也放飛了。他給阿娜擦了擦眼淚,摸著她的腦袋,意味深長地說:「乖寶貝,妳弄飛了一隻鳥,不但不應該批評,還應該提出表揚。是妳讓我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鳥兒本就應當飛翔在山林,而不是被囚禁在籠中。記住,自由比什麼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