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八點多,日光小林街道的永久屋多數沒有人在家,只聽到狗兒狂吠,聽不到電視聲。圖/徐白櫻
【本報高雄訊】八八風災六年了,安置高雄山區災民的杉林永久屋入夜後街道一片漆黑,人車愈來愈稀落,平日空屋率高達三百戶以上。居民無奈說,山下討生活不容易,許多人把永久屋當「度假民宿」或「避難屋」,一周下山住一次,甚或颱風來襲才來住,連一間麵包店也開不起來。
一九九九年莫拉克風災重創高雄山區,高雄小林四百多村民一夜罹難,多達千餘戶居民無家可歸。災後慈濟基金會與紅十字會陸續在杉林興建一千多戶永久屋,安置桃源、那瑪夏、六龜與茂林等地住家毀損或住家被列為危險區域的災民。
考量文化與族群和諧,重建單位將大愛園區分成ABCD四區,鄰近還有小愛小林與日光小林,最早興建完工的大愛園區住戶最多,因應居民人數增加,杉林區新增「大愛里」,去年底選出第一任里長。
「沒法度生活,不回去山上工作不行。」大愛里長陳木源說,BC區住戶以原住民為主,出走的情況最嚴重,許多人在山下找不到工作,住戶當然愈來愈少,只有房屋全毀的人不得不留下來。
築夢新故鄉文化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郭建德說,為了討生活,愈來愈多朋友回山上,可能只剩八百人在園區內生活。「大愛現有住戶根本撐不起一間麵包店。」郭建德無奈說,築夢新故鄉成立烘焙班,職訓課程結束後成員練就一身烘焙好工夫,可惜大愛住戶逐年減少,平日僅能接訂單生產,開麵包店的話無法維持營運。
選擇留在園區的人通常有公部門的固定工作,收入勉強維持溫飽。「在山上生活比較開心。」來自六龜藤枝山區的林彩娥說,從山上搬下來五年,生活真的過不下去,前兩年只好回藤枝種咖啡與紅茶,山上地廣,空氣好、又有鳥聲陪伴,寧可住鐵皮屋也不想住永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