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土關懷到慈心還願──藝術家何文杞的追尋與演變

文╱曾長生 |2015.08.06
2845觀看次
字級
何文杞,美濃寫生,1994年
佛光山寫生,2013年

文╱曾長生

經過三十餘年的鄉土關懷,當台灣民主政治漸漸步上軌道,何文杞的畫風也有所轉變,他開始心靈之旅,走進生命之源尋根。

從尋根,到疼惜自然

台灣的文化藝術發展,其邊緣處境一如加拿大。加拿大在文化上始終是個受害者,或是受壓迫的少數,或是被剝削者,簡言之,即是文化殖民地。在文化傳統中,這種文化受害心態,已深入全國的心靈習性。在許多對加國家族、文化象徵、大自然、動物、土著族裔以及早期墾殖先民等分析論文中,「受害者」已變成了實際的用語,此種注入達爾文思想的浪漫主義新風格,即加拿大的中心主題,無疑那就是「生存」的問題。

經三十餘年的鄉土關懷,在台灣民主政治漸漸步上軌道之後,一九九五年,何文杞開始了新的心靈之旅,從閩、客鄉土的文化尋根,進入本土原住民藝術的生命之源尋根。走入原住民藝術,畫家形容原住民生命為「悲壯之美」,相對於此,台灣閩南與客家文化則是「悲劇美」。鄉土的閩客文化呈現的是平靜而安定的農業社會景觀。原住民的生命情調展現的則是力量,他們的活動是生與死的關鍵,與大自然搏鬥取得生存資源。至於閩客文化的悲劇美,乃源於歷史與政治的感觸,畫家用黝黑的天空及廢屋的陰影來反映他這種心情,但也用黎明的微光和照射在廢屋上的絢爛陽光來象徵希望。

隨著台灣民主政治的成熟,以及環境生態意識的興起,何文杞的畫作,出現更多的陽光,化解了更多的陰影。在他一九九六年的〈排灣族公主〉中,畫面上明亮的色彩,及公主甜美的微笑,與畫家過去抑鬱於白色恐怖印象而呈現的風格截然不同,台灣民主政治的進步,以及對原住民純真美的共鳴,似乎提升了畫家樂觀的心境。畫家開始思索,文明是否淹沒了人類純粹真善美的本質,而喪失與宇宙本體的感受性及聯結性。二○○○年之後,何文杞進入了他的墾丁及花蓮山海美景大自然環保自覺的省思。在屏東的墾丁草原,從不同毛色、種類的牛群吃草行為中,發現牠們走到哪吃到哪,互不相爭,畫家就像與風景對話,大自然帶給他旺盛的創作生命力。新的一年他更自我期許要完成太魯閣百景圖,經常接觸大自然,讓他深深體驗出,人體磁場和宇宙磁場相吸引、融合的微妙與奧祕。他每天陶醉在太魯閣的奇景,已由畫悲情台灣,轉型畫快樂美麗的台灣。

綜觀何文杞的藝術演變,經過三十餘年的鄉土關懷,當台灣民主政治漸漸步上軌道,何文杞的畫風也有所轉變,他開始心靈之旅。從閩南、客家的文化尋根,走進本土原住民藝術的生命之源尋根。二○○○年,何文杞走進墾丁與東海岸,浸淫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開始有了大自然環保自覺的省思。

二○一一年,何文杞接受佛光山的邀請,參與「百畫齊芳──百位畫家畫佛館」。在佛光山感受莊嚴祥和的氣氛,又受到星雲大師弘法利生的精神感召。何文杞發願要繼續創作佛光山與佛陀紀念館的畫作,他要畫一百幅作品贈送給佛光山。

以寫生作畫還願

何文杞說:星雲大師「一諾千金」、「永不退票」,高齡九十,年紀這麼大了,依然大公無私,以生命、一筆字畫弘揚佛法,遍及全球五大洲,弘法度眾慈悲願力多麼偉大!何文杞說:「我在有生之年,也要透過水彩畫,讓國際看到佛陀紀念館之美!」

何文杞花了近一年半的時間,每星期往返屏東、佛陀紀念館,在佛館山門、庭園樹下、長廊,頭戴著大圓帽、頂著大太陽全神貫注寫生佛館之美,每一筆都充滿歡喜,爽快,具神來之筆,就是要讓大家、國際人士透過他的畫而感動,看見佛陀紀念館之美。

他曾因廢寢忘食,長達八小時不吃不喝寫生,累垮了身體,幸年輕時熱愛運動,打好硬朗的身體,休養一段時日後,又恢復最愛的寫生,讓他更了解佛教、星雲大師。他有感而發地說,亂世,如沒有佛光山、佛教的慈心悲願,社會會更亂!他也終於如願達成捐贈百幅佛館寫生畫作的心願!

藝術家以真善美的作品歌頌宗教真諦,在西方早有先例,諸如范艾克的〈天使報喜〉、達利的〈十字聖約翰的基督〉等不勝枚舉。誠如何文杞所言,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藝術家、文學家都群聚在義大利的翡冷翠,而有東方羅浮宮美名的佛教聖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也一樣,東方文化、宗教文化就從佛光山開始。

星雲大師早年來台時,曾因匪諜之名身陷囹圄;何文杞說,他感同身受,年輕時也用了六年的時間關懷台灣的社會、為台灣打拚,也遭到誣告,他問心無愧,依然走遍全世界寫生、開畫展,一九九三年獲美國國際傳記協會二十世紀國際藝術榮譽獎,二○○五年獲英劍橋世界名人錄中心「世界傑出百人藝術家最高成就獎」。

台灣是絕對自由,福爾摩沙美麗之島,是他彩繪創作的天堂,外國人、觀光客最愛的古厝、農村,原來都詮釋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祖先的智慧,他不再汲汲汲營營國外的美景寫生,根留台灣,彩繪源源不絕的台灣之美,珍惜自由的寶貴,愛戀寶島台灣這塊鄉土。

何文杞說,創作、思想不自由,如何畫畫?藝術是什麼?不是知識,是感覺、行動合而為一。畫下美的感情,分享大眾,讓賞畫的人看到藝術家作畫時的美、爽、揮灑自如,舒緩生活上的壓力,獲得精神糧食。他說畫畫就是他的職業、休閒,還賺到歡喜、長壽、好心情,他天天工作,天天享受休閒日子,真是三生有幸!祖先有庇佑!

「我是基督教徒,為佛祖服務也不奇怪,上帝不會處罰我的。」何文杞談到宗教,他說各種宗教本來就是一家人,還區分教派就不是神,是修養不夠!對於未來藝術家的走向,何文杞有個想法,如果他有權,希望所有藝術家都自由創作,作品不得私自買賣,全由政府收購、珍藏,贈送機關團體懸掛,藝術家盡情發揮天分,提昇文化、藝術,營造美的最高境界。

如今的台灣文化,無論在逐漸演變的語詞上,或是進入自我意識的心靈旅途中,其過程均是「非現代」的現代主義,即一種新浪漫主義。其所承襲的海洋浪漫冒險精神,已被物種進化論所沾染而變色,並溶入了大自然的生存規律中,其演變的形象已非僅僅出自生物本身而已。台灣的文化認同問題,所面臨的已不只是「我是誰」或「我處何方」的問題,而更是「如何弘法利生」的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