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時代宮本武藏的劍客世界,是日本歷史的奇葩。
這位江戶時代的劍聖,在大小比試的險境中,屢戰屢勝。其中最經典的決鬥場面,是與佐佐木小次郎決鬥,他利用夕陽光影欺敵,虛實之間,刺出絕命招數,也刺出日本江湖傳奇。
這也是李登輝最愛的歷史傳奇。他在少年時期就學日本劍道,心儀宮本武藏的事蹟,學到隱忍不發,擅用欺敵之計。他後來在政壇的表現,就充分發揮宮本武藏的計謀,讓聰明一世的蔣經國也被他憨厚直率的外表誤導,選擇了「中華民國終結者」繼承大位,使得台灣贏得民主之後,卻失去了中國,陷入今日「去中華民國化」的困境。
研究李登輝的學者都不會忘記他九十年代的政治主張,曾帶來不少「民國中興」的憧憬。他當時提出「新中原主義」,說要在台灣建立新的「文化中原」,爭取中國大陸的民心,用三民主義的「自由、民主、均富」統一中國。
今天李登輝自爆,這些都是他當時「心生一計」的產物,以爭取與北京結束內戰狀態,又可化解國民黨「保守派」對他的懷疑。
這些懷疑後來都成為真實。李登輝不僅是論述高手,也是權力鬥爭的高手,他拉攏軍方領袖郝柏村,鬥倒黨務系統的李煥,最後也把郝柏村拉下馬。他和宋楚瑜聯手,擊退蔣夫人宋美齡的挑戰,確保自己繼承大位,強調他與宋楚瑜「情同父子」。但不旋踵間,他又把「宋省長」的地盤台灣省「虛位化」,讓宋成為空心老倌。
後來宋競逐總統,民意上升最高點時,他又爆宋私藏蔣家巨款的「興票案」。敵友之間,虛虛實實,無論朋友與敵人,都被他一一擊倒,就像他所崇拜的宮本武藏,劍鋒所到之處,見血封喉。
今天的台灣,不是日本江戶時代。在手機上網與社群媒體時代,李登輝過去紀錄與今天言論,很容易被一一查核,前後印證。
他在九十年代擔任總統時,信誓旦旦說釣魚島是中華民國領土,下台多年後,就改口說這是日本領土。在攸關台灣利益的重大問題上,如此兒戲,前言不對後語,也使他失去了政壇上最起碼的公信力。
如果台灣只剩下民主外衣,沒有中華民族的文化與歷史心臟,就失去軟實力,也失去對神州大地人民的號召力。更危險的是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當「李登輝們」企圖援引日本殖民史觀和文化作為台灣的支柱,「去中華民國化」,也將刺激北京放棄和平手段解決兩岸問題。
宮本武藏式的欺敵,會遇上郭靖的「降龍十八掌」源源不絕的反擊,亢龍有悔,見龍在田,終使台海關係「地動山搖」。機關算盡的險招,會變成自殺的絕招。台灣領導人能不慎乎!
邱立本(香港/亞洲週刊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