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前反課綱運動,出現抗議學生現場推擠關心的父母。
看到這一幕,無論是從曾身為教育人員或是為人父母者的立場,我的心都碎了。
倘暫時將爭議不休的課綱拋開一旁,難道反課綱,就可以連父母都不要?反課綱就可以公然嗆父母?反課綱真的就是為台灣的未來?
父母關心孩子的安全,出自親情,竟然變成「反反課綱」。我想每一位關心子女參與社會運動安危的家長,面對此一場景,感同身受,充滿灰心與挫敗。甚至是傷心難過到要掉眼淚,我就是這樣的感覺,跟我有同樣感受的家長想必不在少數吧!
我的心情很難過,無論反課綱運動再怎麼正義崇高,都不應該採取自殺的激烈手段,一旦當事者被英雄化後,未來群起效尤的後繼者恐怕更多,這是我極為擔憂的事。
父母愛孩子、關心孩子是天性,卻被無情的對待,且言下之意似乎被責怪成龜縮者,這叫父母們情何以堪?
情勢至此,無論課綱微調是否如期實施,都沒有贏家可言;更加悲的是,我們不僅付出民主的代價,更賠上敦厚溫暖的人倫親情。
我跟不少人一樣,擔心害怕大陸文革「不愛媽媽,不愛爸爸」的情節在台灣上演。
這一切其實都可以避免發生,只要大家激情、憤怒少一點,多點冷靜、理智和耐性。
我的孩子也曾參與社會運動,我沒有阻攔,只告誡他們:年輕人擁有參與的熱情,但被利用、被操作就不好,不要成為他人的工具,特別是不可有暴力、非理性的逾矩行為。
此刻,我想起周天觀母親郭盈蘭的一席話:「你知道有多少家長在那邊等孩子嗎?」
參與反課綱的熱情孩子們,要冷靜,要理性,熱情固然值得鼓勵,但如果因參與反課綱,連父母都不要,我想這行徑是不會被接受的。
這星期六就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不要讓爸爸過一個擔心害怕的父親節吧!
蔡田(台北市/退休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