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凡稍微了解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學生如何被政治利用」,「政黨如何利用學生」。
學生作為人海戰術,過去用來擋子彈,如今用來擋輿論。這就是台灣標準「學生社會運動」的一派政治圖譜群像。
黨主席蔡英文說,民進黨給錢僅僅是「支助」!當然,政客怎樣也不會料到,會有學生會為此自殺。
他們也不會立即發言制止或勸阻!因為一如去年學生運動時,還要仔細評估「後勢」,研究如何順勢利用,從中取得斡旋轉換而出的集體社會力,最終一舉在湧動的社會氛圍中讓選舉得利。
基於對台灣近代史的興趣,且從學生時代親身參與,並採訪了漫長的街頭民主,我一點也不會同情抗爭的學生。
社會國家是滋養者與被摧殘者,不是政黨政客,對學生沒有什麼虧欠可言。
更悲慘的時代在無數戰爭流離的過去,青年當時縱使萬千匱乏,猶有勇敢與奮力可以抉擇去開創人生。
我所認識許多對於台灣歷史「認真用心的年輕學生」,包括高中生!都不是「反課綱」街頭叫囂的那一類。
他們在假日,三五好友相約走訪大稻埕,去淡水紅毛城紀念館翻看資料,到萬華老街聽在地老人開講。
他們有人更願意展開西半環島,專程去台南走訪,還可大啖古早小吃。
或許有少數年輕人,從接觸歷史,開始懂得品嘗文化。布袋戲、歌仔戲、南北管,始終看得見一些「好奇的年輕人身影」。
當然,另外一些年輕人的歷史本能還是「好動」,會往東部走宜蘭古道,勘查清末遺跡,或參加花東豐年祭,聽日據時代的各種事蹟,乃至去蘭嶼,看看被台灣藍綠構築的社會,幾乎遺忘的邊緣族群。
真正的歷史時空,在全世界一向都是深邃迷人;只會「激發更多思考」,不會單方面「騷動片面悲憤」。
我一點也不同情,逐迷雜戀於政治鴉片的悲憤或興奮中的年輕叛逆。
在街頭被點燃且吸吮的,並非歷史的揉香,而是政治的辛辣。
這次的「反課綱」,自始至終都不在「歷史」,純粹是「政治」。
「殘破不全的課綱考試、散碎攪動的意識形態、蓄意掠奪的政治權謀」。
立法院、教育部前,只是又一次再一次的共構成一幅,如同上周我專欄所寫「台灣民主只剩下燒金紙」的一種變形異端的景象。
連父母的眼淚與憂心都看不見,空說為著台灣過去與未來奮鬥的學生,全然對於「政治利用」毫無所悉、對於「歷史諦義」僅有無知可言。
王尚智(台北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