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座土磚綠建築,在書屋孩子及五百多位義工的接力下,歷時一年多終於完工。圖/潘俊偉
【本報台東訊】不必再過四處搬家的生活!彙集全台五百三十五位義工,及書屋孩子自力打造,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全台首座鋼構土磚屋終於在昨天完工,主要施工的「黑孩子工班」,談起一路走來的艱辛,既開心又自豪,更哭成淚人兒,如今他們只想告訴大家,「謝謝書屋的信任,我們做到了!」
十六年前陳俊朗創辦「孩子的書屋」,為台東弱勢孩子築起一處避風的港灣;從無到有,現在台東縣已有八間書屋,但都是租來的,若房東不續租就得搬家,書屋孩子也隨著四處流浪,好不容易凝聚孩子對書屋的向心力,也隨著搬家而消散。
在陳俊朗的多方奔走下,一名善心地主允諾以微薄的租金提供土地,書屋自去年七月與「以立國際」合作,發起「一書屋一畝田」計畫,陸續帶來逾五百位義工參與,與十二位書屋孩子及社區居民所組成的「黑孩子工班」,合力以二千七百多塊土磚建屋。
陳俊朗表示,開始要蓋這棟房子時,與書屋孩子提出想法時,面對大家的諸多疑問,只能給大家一個「不要怕,做就對了」的信念,大家邊做邊學,克服了許多困難。
建屋艱辛 常有成員退縮
「能完成嗎?自己也曾懷疑過。」談起建屋過程,工班工頭陳彥凱忍不住落淚說,蓋這棟房子很辛苦,因為難度高,許多工班成員時常有退縮、不想做的念頭,十二位成員,一度只有自己和另一位成員世凱在做,期間也面臨老婆不諒解。
但陳爸的鼓勵及自己不認輸的信念,每天早上開工前,就到工班成員家中,一個個將人找回來,老婆感受到自己的用心,也更能體諒,在書屋完成後,未來也沒有什麼能難倒工班成員。
陳俊朗說,黑孩子工班是書屋從社會邊緣拉回正軌的孩子,每個人身上都鑲嵌著或龍或鳳等張牙舞爪的刺青,投入建屋過程中,工班成員偶爾酒醉遲到,或用奇怪的理由請假、擺爛不想做等,到現在書屋完工,最大的收穫是「黑孩子」的轉變,締造了對未來的希望與信心。
建和書屋九月遷移至土磚書屋後,將正式命名為「青林書屋」,採用鋼構做為主結構,牆面用土磚堆疊,是以泥土混合稻草、木屑加水調合製成,最外牆抹上粉光牆,是利用糯米、石灰、泥土、木屑等調和成,可防止雨水侵蝕。
小檔案
孩子的書屋
緣起:陳俊朗1999年返鄉,目睹偏鄉孩子的苦境而創立。
理念:陪伴沒有晚飯吃、流浪社區間的孩子。
現況:目前有8個書屋,各有課程特色。
主要工作:教育、社區服務、發展在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