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十二年艱苦談判,期間幾乎還有武裝衝突,伊核問題協議終於通過了,這給予世界和平一個新的希望、新的模式。
世界和平是希望世界各國和全人類實現自由、和平和幸福的理想。世界和平是和平運動的最高目標。而和平通常指沒有戰爭或沒有其他敵視暴力行為的狀態,也用來形容人的不激動或安靜。和平一般會解讀為沒有敵意及報復,有健康的人際關係或國際關係學等。
人們關心的是,維持和實現世界和平,究竟應該採用的手段。維持國家關係之間的和平狀態,是多數人或組織的企盼,但和平可以是自發性的,政治鼓動者可以避免過於激動;和平也可以是強制性的,例如用強制手段抑止那些引起騷亂之人的行為。
事實是人類追求和平的同時,往往會以另外一種不和平的方式,以達到和平的目的,戰爭就變的難免了。爭取和平,才是高尚和真正值得追尋的。當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墨格里尼與伊朗外交部長札里夫在維也納宣布,伊朗和伊核六國(中國大陸、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德國)就伊核問題達成全面協議。這意味著,長達十二年的伊朗核談判終於可以畫下句號了。
世界各方都表達了伊朗核協議通過,各自獲利的喜悅。事實上,伊朗核協議是和平新模式,預示國際重大分歧,可以通過和談解決,開啟了美國除美元、軍事強權以外的和談模式。
這場國際爭端,最終得到了圓滿的政治解決。《華爾街日報》援引評論稱,伊朗能源出口增長,可能會加劇產油國對於中國大陸市場的競爭。隨著伊朗的原油源源不斷地湧入國際市場,有著巨大能源需求的中國大陸,有望成為伊朗核協議最大的贏家。
但事實上,對於轉變伊朗核發展態度後,最大的贏家還是美國。毫無疑問,美國至今仍是全世界最有力量的國家,一貫維持著國際秩序也力圖維持世界和平。
美國傳統維持秩序的方式一是「金拳頭」,以美元強權支撐世界的經濟秩序;另一個是「鐵拳頭」,以美國的軍事力量,維持著世界各種力量的穩定和平衝。
這十二年,談判各方都經歷了很大的一個變化。各方外交力量的積極配合,以和談為唯一手段取得成果,捨棄所有強硬方式,雖然艱苦,卻卓有成效。
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發表聲明表示,熱烈歡迎和祝賀,稱這證明了對話的價值,並將對中東地區和平穩定做出重要貢獻。其實,這貢獻的意義是國際性,讓全世界少了紛爭、戰爭的可能性。紀碩鳴(香港/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