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梁國興
文與圖/梁國興
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天水東南,為中國五大石窟之一。石窟窟龕鑿於高二○八○公尺、寬二百公尺的垂直崖面上,現存窟龕一九四個;其中東崖五十四窟,西崖一四○窟。造像七千八百餘尊,最大的造像為東崖大佛,高十五.八公尺,造像中除少量石雕和木雕外,其餘全是泥塑。壁畫一千餘平方公尺。
石窟始建於後秦(三八四年─四一七年),大興於北魏、後經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斷的開鑿擴建,遂成為中國著名的石窟群之一。在唐開元二十二年(七三四年),因發生了強烈的地震,麥積山石窟的崖面中部塌毀,窟群分為東、西崖兩個部分。
麥積山石窟因建立在陡峭的崖壁上,位置極其驚險,山形酷似農家麥垛之狀,故名。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
中國於一九八八年發行的《中國石窟藝術》郵票一套四枚,其中一枚是麥積山石窟〈脅侍菩薩〉,取材第一二七窟正壁主尊龕中的石雕坐佛和二脅侍菩薩,是北魏晚期的優秀作品。此脅侍菩薩位於壁龕右側,泥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