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米揚僧人洞窟 成窮人避難所

 |2015.07.29
1633觀看次
字級
阿富汗古城巴米揚褐色懸崖壁上的洞窟曾經供奉大佛雕像,現已遭塔利班分子摧毀,空掉的石窟旁可見數以百計的人工山洞,是巴米揚貧困居民賴以為生的家(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阿富汗古城巴米揚褐色懸崖壁上的洞窟曾經供奉大佛雕像,現已遭塔利班分子摧毀,空掉的石窟旁可見數以百計的人工山洞,是巴米揚貧困居民賴以為生的家(圖/法新社)。

法新社報導,這些排列於巴米揚(Bamiyan)峽谷的古代洞窟原本是佛教僧侶冥想和閉關修行的地方,如今成為沒有地產、負擔不起一般住家的阿富汗家庭避難所。

由於沒水沒電,穴居民眾被迫在這些黑暗潮溼又發霉的建築裡艱苦地適應生活。

一名勞工在洞窟裡告訴法新社:「爬上來或爬下去都很困難。提到水,更是一大問題,我們必須把水扛在背上爬上來這裡。」

強硬的伊斯蘭遜尼派塔利班分子九○年代末期占領巴米揚地區,燒毀當地大片什葉派哈札拉族(Hazaras)的居所,部分民眾失去家園,不得不逃到大佛雕像旁的洞窟避難。

二○○一年美國領導的軍隊入侵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權,兩年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宣布這塊地區成為世界遺產。

根據澳洲新聞網(news.com.au),巴米揚曾是傳說中絲路的商隊停靠站,近日獲提名為今年的南亞文化之都,可望重返全球觀光地圖版面。

巴米揚景色壯麗,但遭到戰火包圍,周遭省分動盪不安,是發展觀光的一大障礙,光是想辦法進入這座古城就是一大難事。

不過這絲毫不能阻止當地觀光協會會長伊布拉欣(Mohammad Ibrahim)推銷行程。

他如數家珍地介紹:「巴米揚石窟內含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油畫,巴米揚也是阿富汗第一座國家公園,也是阿富汗民眾冬季唯一的滑雪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