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日本共同社周五報導,日本三菱集團子公司三菱綜合材料就二戰期間強徵中國勞工一事,與中國受害人談判團達成全面和解協議,三菱除表示「道歉」外,還以基金方式向三千七百六十五名受害人,每人支付十萬元人民幣(約台幣五十一萬元)。
據悉,這將是日本企業首次主動向中國受害者道歉並作出補償,也是日企戰後補償人數最多的一次。雙方正準備近期在北京簽署和解協議。但三菱對此回應稱,有關和解案尚未確認。
共同社引述內部消息說,三菱在和解協議中承認,在二戰期間根據日本政府內閣決議強擄的三點九萬名中國勞工中,有三千七百六十五人被三菱材料的前身企業及承包公司接收,被迫勞動,構成「侵害人權的歷史事實」。三菱就此向受害人及其遺屬表示「痛徹反省」和「誠摯歉意」。此外,三菱材料還將支付紀念碑建設費一億日圓,用於調查失蹤勞工的調查費兩億日圓。
在三千七百六十五名受害人中,尚健在的只有十多人,而已追尋到本人或遺屬消息的約有一千五百人,若尋得所有受害人或遺屬的下落,賠償總額將達八十億日圓。據推測,三菱決心和解,是希望透過中國人民支持的解決方法,改善商業環境,在中國市場拓展業務。
三菱綜合材料本周稍早已向美國戰俘致歉,美聯社報導,外部董事岡本行夫周三即透露,三菱希望向英國、荷蘭、澳洲前二戰戰俘致歉,並與遭強迫的中國奴工達成和解。不過,新華社駐東京記者周五致電日本三菱材料株式會社,該社廣報部負責人稱,由於案件正在處理當中,不便置評,並強調共同社報導消息源並非來自三菱。
而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重申政府立場無變化,稱不便評論民間訴訟。 菅義偉表示,「(索賠權問題)已在法律上得到解決,日本政府的立場沒有變化」。 他說,這是「中國民間有關人士和日本民間企業之間的訴訟」,「政府不便做出評論」。
在一九七二年的日中聯合聲明中,中國政府宣布放棄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中國的部分受害者從上世紀九○年代後半開始相繼在日本提起索賠訴訟。據律師團等介紹,判決書在法律上駁回了賠償要求,但強制徵用與強制勞動的事實相繼得到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