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教育部預定民國一百零八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教高中入學採計國中在校成績,立委黃國書邀集國教署、台中市教育局與學校等召開座談會,與會者意見分歧。
我認為相關條件尚未成熟之前,十二年國教採計在校成績徒增困擾,建議教育部暫緩實施,不要再將學生當成白老鼠。
過去討論十二年國教高中免試入學,是否採計在校成績,擔心不同學校和老師間的評分,難以達到客觀標準;可能會加重學生在校的求學壓力。
一旦採計在校成績,也將會引起家長恐慌,針對老師的評分方式「分分計較」,造成老師與家長的關係緊張,最後決定不採計在校成績。如今情況並未改變,教育部卻又舊事重提,難以令人信服。
這些年來過於頻繁的教育改革,讓民眾對教育部失去信心與信賴,只要聽聞教改就驚駭,處此情況,教育部的所作所為應以重拾民眾信心為要,不應再輕啟教改列車,讓民眾猛批「教改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頻頻將孩子當成教育改革的實驗白老鼠,教育部實在要檢討改善。
明年即將大選,試問:如果現在決定採計在校成績,明年倘若中央政權轉移,新任教育部長有不同的政策思考,豈不將教育政策當兒戲?
一會兒不採計在校成績,一會兒又要採計在校成績,最後再喊停,這種教育決策,讓學生和家長無所適從,有損民眾對教育部的信任,建議教部暫緩實施,免得騎虎難下。
平心而論,從教育觀點來看,十二年國教高中免試入學當然要採計在校成績,但是當初教育部礙於民意反對放棄堅持。
如今情況依舊,教育部卻想政策大翻轉,實在缺乏說服力,況且近年來教改改到親師生氣憤不已,教育部倘強行推動採計在校成績,徒增親師生困擾,及社會紛擾,何有可取之處?
胡顏(台北市/退休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