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台北市政府日前宣布,自明年四月起市府大樓將禁用塑膠刀叉湯匙、免洗竹筷、紙碟、紙杯、紙碗等「一次性餐具」,八月起更將推廣到相關機關與學校。
站在環保與經濟效益的角度,我對這項政策樂觀其成,也希望其他地方政府也能考量跟進。
曾有媒體報導,有企業主管統計公司支出,發現每年使用免洗紙杯的金額過高,因而訂作印有公司徽章的馬克杯供來訪貴賓使用,不僅節省開支,也提升公司形象。
現有食品業者,給予自備環保餐具的消費者部分折扣,頗受好評,顯見政策並非窒礙難行,消費者也需要時間養成習慣去配合。
政策的推動,如何再建立使用者付費,以及獎勵措施誘導消費者養成習慣,是宣導期與試用期必須考量的關鍵。
我到南韓觀光時發現,各餐飲店所使用的餐具,除了韓國人慣用的不銹鋼湯匙及不銹鋼細筷,即便供給消費者的牙籤,也是易於分解的環保材質,甚至用來裝街邊小吃的塑膠袋,材質相當輕薄,對於韓國人而言,不用一次性餐具以及塑膠帶減量,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近年則因塑化劑、竹筷有化學物質殘留,讓民眾對免洗餐具保有戒心,為了健康與衛生,也考慮到一次性餐具對環境的傷害,吾人能不用或少用免洗餐具,是最好不過。
而政府既然有心推動此一良好政策,企業也應該站在永續經營的角度思考,藉配合環保政策降低成本支出,這更是永續經營的方向。
鄭佑璋(桃園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