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英國八十歲老翁佛林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MD),但他上個月接受四個小時手術,植入人工視網膜後,如今不用放大鏡就能看報紙。
英國媒體報導,醫學界曾用這種人工視網膜協助因為視網膜色素病變(retinitis pigmentosa)的失明者,恢復部分視力,佛林是第一個以這種方式治療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患者。
佛林八年前診斷出AMD,此後視力每下愈況,視野中央一團黑,只剩視野的周邊可清楚看到景物。植入Argus II人工視網膜後,問題迎刃而解,但要花八萬英鎊(台幣三百九十五萬元)。
佛林表示,手術前他到花園看花草時,視野中央宛如有個蜂巢擋住,但現在看得一清二楚。
醫生接下來幾個月將進行更多手術,以證明這種療法可幫助各種類型病患。醫師也希望英國健保能給付費用。
植入人工視網膜後,要配戴裝有攝影機的特製眼鏡。眼鏡將電子訊號以無線方式傳到人工視網膜上的迷你電極,脈衝刺激天然視網膜的其餘正常細胞,訊號再傳到腦部,讓患者感受到光的形狀。病患必須學習解讀這些形狀,才能恢復部分視力。
簡單來說,這套系統能夠運作,是因為人工視力和天然視力結合─人工視網膜提供眼球中央的電子影像,和天然視網膜周邊正常細胞的影像合而為一。因為眼鏡上的迷你攝影機可以提供訊號,即使閉上眼睛,佛林還是能分辨眼前景物形狀。
為佛林手術的曼徹斯特皇家眼科醫院的史坦加教授表示,科學家尚未想出如何利用人工視網膜幫助先天失明的患者,因為先天失明患者沒有處理眼睛電子脈衝的經驗。
人工視網膜運作原理
運作元素
A.天線
B.電腦處理器
C.視網膜
運作過程
1.眼鏡上的迷你攝影機捕捉影像,畫面傳到小型電腦處理器轉換成電子信號
2.電子訊號以無線方式傳到植入眼球側面的天線
3.訊號透過線路傳到視網膜表面的電極
4.電擊刺激視網膜細胞,訊號傳到腦部,讓患者感受到光的形狀。病患學習解讀這些形狀,辨識景物輪廓
資料來源/
英國每日郵報
製表/
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