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總統大選,總會激起台灣社會各個階層或多或少的敏感神經,因為每一次的總統候選人,都為不同支持者帶來不同的希望或絕望,或是新聞炒作,或是操弄民意,或是真情流露,或是虛情假意,台灣社會經歷近二十年的民主洗禮,得到教訓不少,學得的經驗卻也很少。
有些懷抱希望者對候選人當選後的表現失望,或有些儼然對台灣或政黨絕望的選民,為某候選人的出線傳燃希望,對於個別選民或人民而言,民主選舉奧妙之處,在於充滿希望,也充滿絕望,兩者間的界線僅在一張選票之間。
台灣二○一六年的總統大選,意外地出現兩位女性候選人,在女權仍未完全平等的世界或台灣,都是極具戲劇性的結果。
從台灣整體國際形象而言,算是國家形象的再提升,樹立台灣在世界各國間的民主典範,如果選舉的過程平和與選舉結果,對國家未來沒有具體的傷害性,這次的大選將為台灣贏得更多的國際尊重。
然而因為在希望與絕望兩股勢力如此劍拔弩張,然而這樣的選舉氛圍,讓人憂心在享受國際讚譽之前,早已撕裂台灣的社會和人民,而選民這樣的憂慮,是可以由兩位候選人共同化解,為台灣選舉樹立典範。
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挾其豐富的政治專業與歷練,又因為他的女性身分,為民進黨支持者帶來重新執政的希望。國民黨候選人洪秀柱在國民黨士氣最為低落時挺身而出,一舉掀開出國民黨長年來的偽善文化。再加上她獨特的女性正義之氣,如俠女般的披荊斬棘,達成自己堅持的理念,贏得國民黨支持者的期待和尊重,她成了國民黨永續執政的希望。
選舉必然會有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結果,如果兩位候選人可以找出台灣多數選民共同希望的最大值,讓充滿希望者更有希望,讓可能陷入絕望者重新盼望。
台灣的選舉將不會再只是一場激情狗血的肥皂劇,台灣的社會將會因為每一次的選舉而再升級進化,台灣的未來也將更充滿確定性。
郭壽旺(台北市/實踐大學國際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