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免試入學新生已陸續完成報到,接下來許多高中職,將為了人數眾多的待加強級新生辦理補救教學。
先前媒體已報導,政府年花十五億元補救教學,卻還毫無成效,到底原因何在?以高中職階段來說,這個牽涉兩個問題,第一是何人需要被補救?再來才是補救教學的實施方法。
因為ABC三級的分配結果,英或數得到C級的需占三分之一左右,如果再以簡單的機率推估,即百分之五十五的國三畢業生,至少有英或數一科不及格而必須補救。
如果能將三級改成優異、優、佳、普通及待改進五級,待改進級的人數降至百分之十,再增加基本題,則高分群可區分,需補救人數也能真正浮現,否則有那麼高比例的「待加強」,長久下來,學生的信心也會被擊垮。
我從事多年特教學生的課輔工作,特教生的補救教學,是正課抽離,且一對一實施,效果自然比現行一般生三、四十人在一班的大鍋炒,同時還要在午休、第九節等折磨人的時間上課的方式,要好上許多。
倘若配合會考降低待加強的人數比例,則一個班級需要補救的人數,便可大幅減少,即可有較為充裕的經費實施一對一或一對少及正課抽離,而師資不足的,可由退休教師、代課教師或師資培育系所的學生支援,這樣或許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鍾邦友(高雄市/高職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