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林菩提路 人間佛教 必成兩岸共通語彙

陳瑋全 |2015.07.16
1805觀看次
字級
台灣佛教史專家 闞正宗 圖/記者陳瑋全專題報導

文/記者陳瑋全專題報導

因緣際會下,闞正宗從實務工作者角度投入台灣佛教史研究,並取得博士學位。他在研究過程中得知台灣佛教受主流佛教影響至今。人間佛教在台灣獨立發展,保留佛教根本精神,今後必將回流大陸並產生深厚影響。

闞正宗從一個佛教的編採與出版工作者,轉向深入研究台灣佛教史,其中有過一番轉折。一九九六年,台大的楊惠南教授邀請他參加首屆台灣佛教學術研討會。在機緣巧合與實務累積下,他開始修讀哲學學分,想考哲學研究所,後來玄奘大學成立宗教研究所碩士專班,他長期在華嚴蓮社協助雜誌編務,熟識陳一標教授,得其鼓勵報考。

入學後,在黃運喜教授指導下,憑著堅實的田野調查寫出碩士論文《戰後台灣佛教的幾個面向(一九四九─二○○三)》;二○○五年進入成大歷史所修讀博士,二○一○年完成《日本殖民時期台灣「皇國佛教」之研究「教化、同化、皇民化」下的佛教(一八九五─一九四五)》。

清代以降

禪宗法脈來台

闞正宗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一六六一年以來的台灣佛教。就他研究所得,清代以來的台灣佛教並非全然受到福建佛教的影響,例如台南開元寺的志中和尚來自江西,考察師徒傳承法號,可知他屬於江西曹洞宗的系統。另外,大甲鎮瀾宮的開山和尚來自浙江普陀山;北港朝天宮的開山樹璧和尚屬於臨濟宗,清代台灣的許多寺院開山和尚亦是來自福建以外的地區。

「與大陸分隔下,台灣的人間佛教獨立發展四十多年,且保留佛教根本精神,今後必將回流大陸並產生深厚影響。」闞正宗表示,一九四九年以後,大批來自大陸各地的法師,透過中國佛教會舉辦的傳戒活動,戰後大仙寺首傳三壇大戒,即以出身江蘇寶華山系統的戒德法師為主導。台灣佛教受當時主流佛教影響,且一直延續至今。

現代僧團

重視栽培青年

闞正宗發現,很多道場的出家眾老化問題嚴重,少子化造成僧眾養成不易,寺院住持者傳承面臨無以為繼的情況。有的道場維持傳統寺院的生活方式,沒有改變,也無法現代化,年輕人住不慣,寺院體質短時間內不易調整。

相較之下,走向現代化的僧團如佛光山、法鼓山等,就比較能吸引年輕人,戰後新興的四大教團,都非常注重栽培青年,以各種善巧方便接引眾人,開啟現今人間佛教在台灣的新局。

闞正宗研究現代台灣佛教的發展,看到林林總總的人事興衰,不免興起感歎,縱使是在佛教界,也難以避免人的問題,所幸佛教義理給他啟發,讓他面對人生諸多不如意,總能運用佛法看待人事糾葛,放下執著、站在佛法立場回歸生活面,就能得到最好的解決。(下)

台灣佛教史專家 闞正宗

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任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曾任玄奘大學宗教研究所、法鼓佛教學院兼任助理教授、菩提長青出版社發行人。著有《台灣佛教一百年》、《重讀台灣佛教—戰後台灣佛教(正、續)》、《台灣佛寺的信仰與文化》、《台灣佛教史論》、《中國佛教會在台灣—漢傳佛教的延續與開展》、《台灣日治時期佛教發展與皇民化運動—「皇國佛教」的歷史進程(1895-1945)》等專書,以及相關佛教論文集數十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