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八仙樂園塵爆事件發生至今超過兩周,「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一詞常見於媒體。專家指出,傷者身心皆受創,需要長時間復健,修復「倖存者」的罪惡感,更需要社會以開放的態度接納他們,如藝人Selina便是重返社會,為大眾接納的好例子。
《遠見雜誌》昨日推出《十大心法遠離壓力症候群,找到你的快樂日記》健康特刊,舉辦出刊記者會,並且邀請心受創藝場創辦人陳宛琳、肯愛協會祕書長蘇禾、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資深諮商心理師李逸明,就國人心理壓力和塵爆事件的創傷壓力進行座談。
為一窺國人壓力現象,《遠見雜誌》也針對一般民眾和精神專業人員個別發出問卷,結果有四成七民眾的壓力程度,都在中高度以上。兩份調查結果,發現擔心失業、經濟不振、社會秩序或安全問題,為觸發國人壓力的三大社會事件。
調查中發現,多數國人自認為承受低度到中度的壓力,平均壓力分數是五點六分,但是,看在醫師、心理師等專業人士的眼裡,國人平均壓力分數是七點三分,許多人承受中度到高度的壓力,和民眾的自我認知有不小差距。
調查顯示,男性自覺壓力較大,三十至三十九歲則自評壓力最大。
最大壓力來源是「對未來不安」;工作壓力則來自業績、薪資太低或福利不佳、工作負擔太大,人際關係,與工作遭遇不合理要求。
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表示,心理創傷有「四好」,即:好疲倦、好難過、好煩悶、好想死,最後失去活下去的勇氣。創傷也讓人有「四不好」,即:吃不好、睡不好、心情不好、人際關係不好。
他說,壓力讓人的大腦運作失調,因此,一旦感到心情低落,不妨找精神科醫師,不必諱疾忌醫,接受正確的藥物治療,可以改善病情,回到吃好、睡好的生活。
「不要只看眼前的困難」,許正典常這樣告訴病人。他認為,凡事往正面去想,眼光放遠,可以突破現在的困境,戰勝負面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