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許多八仙塵爆傷患的醫療人員最近在臉書吐露睡不著、掉眼淚、壓力說不出口的心聲,呈現身心壓力反應,醫療人員不是超人,也要透過四個管道紓壓。
衛福部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指出,醫療人員辛勞救治傷患,除要重視工時是否超過負荷外,更應該如何調適壓力。
張自強指出,職能治療師除建立燒燙傷病人對復健的正確觀念,執行復健計畫,更可以協助執行「關懷照顧者」 計畫,讓醫療人員持續且健康引導或接受病人回歸正常生活。
計畫內容包括:
一、該休息就休息:
醫護與治療師等專業人員也是人,不可能二十四小時不休息,救人與復健工作一個階段完成,該休息就要休息,有良好的體力才是支持工作的動力。
二、感到壓力時立刻找人說:
壓力的感覺很主觀,端看自己對事件的感受,自覺有壓力而易怒、情緒低、失眠、相處困難、身心疲憊等,要立即找家人、同事、朋友等訴說,對方只要傾聽與支持,能降低壓力程度,讓自己心情平穩。
三、學習壓力放鬆技巧:
離開壓力源的現場外出走走,逛街或看場電影、聽聽音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都是紓壓作法。透過肌肉放鬆、寧靜音樂聆聽的冥想、自我情緒察覺與調整等技巧,也能降低壓力。
四、團體事件分享與紓壓:
透過有經驗的團體,運用動力學技巧,將參與照顧者形成小團體,討論事件經過、分享個人心得、討論壓力事件及處理方式,團體領導者釐清問題與處遇方式,並給予正向及健康的處理模式。
衛福部長蔣丙煌感謝此次參與塵爆傷患救治的醫事人員,也呼籲參與救護醫院結合相關精神醫療資源、開設員工專屬二十四小時心理諮商專線、幫助紓解壓力,也請醫療人員注意身體健康,如有不適症狀,即刻休息或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