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跨界合作 栗喉蜂虎棄蛋逢春 文/蘇林 |2015.07.12 語音朗讀 203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最近正是栗喉蜂虎育雛的季節。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佛法僧目的鳥兒,大多擁有美麗的羽毛。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華信航空參與護送棄蛋返台任務,為栗喉蜂虎孵育助一臂之力。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被親鳥推出洞口的棄蛋,若不採用人工孵育,必死無疑。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由金門國家公園撿拾而得的棄蛋,為數不少。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文/蘇林 一般動物,特別是禽鳥類,一旦在孵化前被母鳥放棄,往往棄蛋變成臭蛋,下場必死無疑。但最近台北市立動物園和台大森林系合作,啟動了「栗喉蜂虎棄蛋孵育計畫」,撿拾被踢出巢洞的棄蛋,除了希望解開棄蛋之謎,也希望能建立照養蜂虎科物種的技術。 金門最美麗夏候鳥 名為「栗喉蜂虎」的候鳥,是金門地區極具特色的夏候鳥。每年清明節前後,栗喉蜂虎陸陸續續飛進了金門的天空,尋覓著適合孕育下一代的地方,準備開始牠們的繁衍大計。 栗喉蜂虎可說是金門最受注目的夏候鳥,牠有一身亮麗的身影,全身披著黃綠色的彩羽,拖長的尾羽卻是藍色的;細長的嘴喙微微下彎,就像一把銳利的十字刀,喉部還點綴著栗紅色,十分吸引人們的目光,加上牠們擁有響亮的鳴叫聲,成為金門夏天空中最美麗的象徵,因此在當地又被稱為「夏日精靈」。 台大森林系研究團隊於二○○○年開始進行栗喉蜂虎的繁殖研究,發現栗喉蜂虎喜歡在人工或是海邊的沙質土坡上挖掘巢洞,牠們嘴腳並用挖掘出約一公尺長的坑道,並在巢洞末端挖出一個圓形的房間作為下蛋、育雛的育兒室。 棄蛋行為令人費解 令研究人員不解的是,在觀察栗喉蜂虎的行為時,往往發現營巢坡面上有時會有栗喉蜂虎的蛋掉在巢洞外,這讓研究人員反覆思索著:為什麼親鳥要將蛋踢出巢洞?是因為蛋發育不良?還是其他原因? 此外,研究人員曾觀察到有栗喉蜂虎個體跑到別家的巢洞偷偷下蛋,想讓別人替牠養小孩。將兩件事情串在一起後,研究人員對於棄蛋的形成機制更是充滿了好奇,究竟坡面上的棄蛋是親鳥踢出來的寄養蛋,或只是孵化狀況不良的淘汰蛋? 人工孵育助一臂力 台大森林系於是邀集台北市立動物園共同合作,除了主動撿拾棄蛋,透過華信航空協助運送台灣本島,後續由台北市立動物園進行孵育照顧工作,希望能夠給予棄蛋們第二次看到世界的機會,同時解開棄蛋之謎,並期望藉由棄蛋的孵育照顧,搭配營造適合栗喉蜂虎活動與成長之場域,建立國內照養蜂虎科物種的技術。 台北市立動物園指出,目前金門當地環境受到人為干擾嚴重,栗喉蜂虎可利用之營巢環境逐年縮減,未來期望透過人工孵育,繁殖出穩定的族群數量,作為動物園教育展示物種,讓社會大眾對金門的夏日精靈有更多認識。 羊鹿續簽永續計畫 另外,台北市立動物園與山東威海市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也在日前正式簽署「梅花鹿與長鬃山羊繁殖合作備忘錄」,未來三年,雙方將進行動物保育交流及環境教育專業的合作。 四年多前,台灣的長鬃山羊及梅花鹿啟程到山東威海市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在當地開啟保育衛星族群的任務,此後梅花鹿「繁星」和「點點」,每年都繁殖一隻小鹿,上個月更順利產下第五胎。 為了避免動物近親繁殖,維持族群永續,台北市立動物園與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進行進一步合作計畫,預計明年春天讓一隻雄性梅花鹿和兩對長鬃山羊移居山東威海,加入保育衛星族群的行列,成為永續族群的新血。 動物小百科 栗喉蜂虎小檔案 栗喉蜂虎(學名:Merops philippinus),是金門極具特色的夏候鳥,主要分布於印度、新幾內亞、印尼、菲律賓、斯里蘭卡,及中國大陸南部。牠們在春夏季遷徙到中國大陸南部、金門等地營巢繁殖,秋季之後再南返至印度南部、斯里蘭卡、菲律賓等地度冬。 栗喉蜂虎的英文名稱為Blue-tailed Bee-eater,意為「藍色尾羽的蜜蜂捕食者」,從這些中英文名字可以發現,除了繽紛的羽色之外,牠們的喉部有栗紅色的羽毛,此外,也擁有極為高超的飛行技巧及覓食行為──特別擅長捕食飛行中的蜂、昆蟲、蝶。 金門的蜜蜂雖然不多,昆蟲卻相當豐富,春末,栗喉蜂虎初到時,金門大量羽化的紋白蝶,剛好成為牠們長途飛行後最好的食物;五、六月間,栗喉蜂虎開始進入繁殖期,這段時間起,野外常可以見到牠們求偶、配對和挖巢洞的畫面。 一般鳥類會利用現有(舊有)坑洞育雛,但是栗喉蜂虎不喜歡利用舊巢洞,反而會費心的挑選新地方來挖巢洞繁殖。牠們多半選在沙質地層較多的金門東半島棲息,而裸露的土皮、沙堆、散堆坑、沙石場、崖壁或水池旁的土牆,則是牠們比較喜歡的地點。 栗喉蜂虎的巢洞大約有一到二公尺深,這樣的深度可以使巢內維持大約攝氏25度的恆溫,適合孵卵和育雛,挖好巢洞此鳥就開始產卵孵蛋了,通常母鳥會產下四到六個蛋,雛鳥破殼而出以後,親鳥就開始了另一個忙碌的階段。 栗喉蜂虎隸屬於佛法僧目的蜂虎科,唯「佛法僧」一稱來自日本,因當地動物學者在夜間森林中聽聞「bu po so」(音似日語「佛法僧」)的鳥鳴聲,認為是此鳥所發聲,故名之。但一九三五年發現,此鳥鳴聲實為另一種鳥(角鴞的一種)所發出。 前一篇文章 貓攝影 作品現行蹤 下一篇文章 泰國虎廟 即將走入歷史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 作者其他文章 鞭炮聲 讓毛小孩驚嚇崩潰 【印象旅人】日韓台賞浪漫繡球花【海闊天空】澎湖花火節閃亮登場生態攝影 的歡喜和憂心AI 未來終將成為職場夥伴